在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中,为了证明被告存在侵权行为,需要准备以下证据:
原告需要提供其软件的源程序和与源程序开发有关的开发文档。
原告需要获取被告软件的程序和文档。
原告需要对比原告软件和被告软件的程序和文档,以证明它们是相同的或构成实质性相似。最好申请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因为鉴定结论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原告需要证明被告接触了原告软件的程序和文档。例如,如果原告的软件开发人员跳槽到被告单位工作,就可以证明被告有接触原告软件的可能性。
在实际情况中,原告往往难以获得被告软件的源程序。即使原告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被告也可能拒绝提供其软件源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原告可以通过证明双方软件的目标程序相同或实质性相似,或者证明被告软件的目标程序中存在原告软件中的特有内容,或者证明双方软件的运行界面相同来完成相应的举证责任。
原告还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其损失,包括以下方面:
被告过错的证据通常包含在前述的证据中,有时甚至是很明显的,不需要额外证明。
因果关系的证据也包含在前述的证据中。证明的难点不在于原告是否有损失,而是在于原告的实际损失是否全部来源于被告的侵权行为。
除了上述证据外,根据具体情况,原告还可以准备其他相关证据来支持其主张。
剽窃图片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未经许可剽窃他人图片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者需承担民事责任。文章还列举了构成侵权的其他行为,并强调了认定抄袭时需要注意与利用思想、客观事实、合理使用和巧合的区别。
集体管理在著作权领域的作用,指出其并非简单的代理关系,而是信托关系,旨在最大化权利人的利益。文章强调了著作权人需要有版权意识,同时介绍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和法律依据。修改草案旨在解决海量作品授权和权利人无法行使著作权的问题,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
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权益的重要性,定义了计算机软件的范畴和相关术语,并明确了软件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和相关登记规定。软件著作权人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复制权等权利。此外,条例还规定了软件著作权的保护不包括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等。
计算机软件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包括发表权、开发者身份权等,以及认定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的相关法律依据。规定软件著作权人享有使用权、使用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等财产权,同时明确了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的几种主要情况,如未经同意发表他人软件作品、将他人软件当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