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定牌方”即委托方,通常是自己无生产能力的从事对外贸易的国内外商标注册人或者商标被许可人;而“加工方”则是为委托方提供劳务的生产企业,相当于委托方的一个生产车间。在这一法律关系中,加工方只有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完成合同(契约)规定生产任务的义务,而无权以自己的名义销售这些委托加工的产品。因此,双方只要在“定牌加工”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商标标识的提供方式即可,不需要签订专门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商标使用许可”属于商标权人将自己的部分商标权——即使用权,在一定的期限内许可给他人使用,从而获得收益的一种许可贸易关系。在这一法律关系中,许可人一定是商标权人,被许可方可以是生产型企业,也可以是贸易型企业。
商标使用许可,可以分为一般使用许可、排他使用许可和独占使用许可,许可双方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必须依法签订正式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明确规定双方在这一法律关系中对该商标所享有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并将所签订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按规定向商标局备案和向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存查。
老字号商标侵权的赔偿依据,包括实际损失赔偿、侵权所得利益赔偿、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赔偿等方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法院可根据权利人提供的证据和侵权人的账簿、资料来判定。对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情况,赔偿数额可适当增加。
关于侵权商标的相关法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使用相同商标,若情节严重,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款。对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或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同样有相应的法律处罚。具体刑期和罚金视情节严重程度
侵犯商标权的没收物品处置方式和商标侵权赔偿金额标准。没收物品通常会被销毁,驰名商标会受保护。赔偿金额根据实际损失、侵权人获利或商标许可费确定,如难以确定,则参考相关证据和法院裁定。权利人需举证,侵权人如不提供真实账簿资料,法院可参照权利人主张和证据判
商标侵权的定义以及具体的行为表现,如未经许可使用注册商标、销售假冒商品等。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商标侵权的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对于商标侵权行为,应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同时消除影响并恢复名誉等。行政责任方面则包括责令停止侵权、没收销毁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