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的使用证据是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商标注册过程中提供的证明其商标在商业活动中实际使用的材料。以下是目前常见的几种主要的商标使用证据:
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各种广告媒体,对商标进行宣传,是使用商标的直接有力证据。政府公告不属于商标的广告宣传,仅具有公示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媒体上的新闻报道涉及到的商标,由于其以新闻的性质刊登,并不具有商业性质,因此不视为商标的使用证据。
当商标注册人许可他人使用商标时,被许可人的使用行为视为该商标的使用。但注册人需要向商标局提供使用证明及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如果商标被附着在商品或其包装物、包裹物上,且完全以出口为目的,在本国内进行使用,这也被视为该商标在本国内的使用。
在商标使用中,常常会出现以下争议问题:
商标的续展、注册人名义变更、注册人地址变更等只是表明商标的注册状态,并不属于商标的实际使用行为,因此不能视为对该商标的使用证据。
如果注册人提供的实际使用的商标与核准注册的商标明显不一致,即商标主体发生变化,这样的证据不能视为该商标的使用证据。但如果提供的商标只是局部有改变,但未改变商标注册的显著特点,即商标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仍然可以视为使用。
为了界定何为实质性的变化,可以参考《日本商标法》的规定。根据《日本商标法》,在使用注册商标时,将商标图样中的文字字体进行改动、在呼叫及含义唯一对应情况下,可以相互使用日文的平假名、片假名、英文及汉字、注册商标图形非主体部分略有变化、有两种含义相同的文字构成的注册商标可分开使用等情况,仍视为同一商标的使用。
根据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法律制度。因此,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使用不能作为在中国大陆注册商标的有效使用证据。
至于台湾地区,由于尚未回归,其法律制度与大陆的衔接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企业在内部发行的报刊、统计报表、配料单等上使用商标,并不属于以商业交易为目的,直接或间接地向消费者推销商品或服务的行为,因此不能视为商标的使用。
当商标注册人在单件商品上同时使用多个注册商标时,应将每个注册商标分开,各自独立,不得重叠在一起产生新的视觉效果,否则不视为使用。对于组合商标,只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使用,也不能视为对整个组合商标的使用。
商标在互联网上的使用给商标法律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网上商标使用行为的时间性、地域性难以确定,对于网上商标使用行为是否视为对商标的使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特许经营合同的宗旨和目的,特许经营项目以及特许经营关系的法律地位。甲方许可乙方在特定区域内使用其独创的“某餐饮公司”中式餐饮特许经营权,开展独家代理业务。合同明确了特许经营权的许可权利、使用方式、许可形式以及甲方的权利和限制。乙方需遵守法律和合同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关于商标禁用的法律规定。包括与国家标志、外国国家标志、政府间国际组织标志等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以及带有民族歧视性、夸大宣传欺骗性、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等不良影响的商标都被禁止使用。商标禁用的理论基础在于不得损害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
商标使用许可策略的关键点,强调其目的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更是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声誉和加速企业发展来实现目标。在商标使用许可中,需要依法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并严格监督产品质量。商标所有人可以利用商标信誉,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来增加市场份额,
商标的正确有效使用是指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广告宣传、展览等业务活动。商标的有效使用证据包括大规模广告宣传、许可他人使用商标、将商标附着于商品或包装物上、服务商标的使用等。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问题,如商标的续展、变名、变址是否视为使用、使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