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商品质量的控制。商标的价值在于其所代表的声誉,因此许可他人使用商标意味着商标的声誉寄托于被许可人的行为和商品上。因此,在使用许可合同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点:
对于许可人来说,商品质量控制的第一步是慎重选择合作伙伴。许可人应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生产能力、高水平经营管理和强大履约能力的企业作为被许可人。在授予许可使用权之前,许可人应对被许可人的法人资格、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进行考察和测试。只有达到与许可人产品相同质量标准的企业才能获得许可证。
在合同签订后,许可人应密切关注被许可人的生产销售情况,防止被许可人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损害商标声誉。
许可人有责任保证被许可使用的商标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维护被许可人的使用权。具体而言,许可人应确保合同项下的注册商标是真实可靠的,并且是经过商标主管机关审查核准予以注册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且该商标仍处于法律保护的有效期限内。
许可人不得与两个以上的企业签订独占许可使用合同,以免造成被许可人使用权的冲突。在合同有效期内,许可人不得将注册商标转让给第三方,如需转让必须向被许可人说明情况,并取得被许可人的同意或解除使用许可合同。
许可人还应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其商标权利,并承担相应费用。对于市场上出现的侵权行为,如果是独占许可或排他许可,被许可人可以提起诉讼,许可人应积极参与配合。如果是普通许可,许可人应主动起诉,但被许可人应及时向许可人通报侵权事实和证据。
商标使用监督是维护商标声誉、防止商品质量失控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任务。对于被许可人的商标使用,需要进行以下监督:
为防止借商标许可使用侵害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定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作为许可人的商标权人也应重视对被许可人商标使用的监督,防止对企业声誉和商品信誉不利的情况发生。
注册商标转让过程中的转让人与受让人的权利义务。转让人需确保自身为商标合法所有人,并告知受让人相关商标使用许可情况。若原许可合同限制转让,则商标权人无权签订转让合同。转让人还需确保在全球范围内的注册申请进度,并在转让后提供技术与商品支持。受让方则需保护
特许经营合同的宗旨和目的,特许经营项目以及特许经营关系的法律地位。甲方许可乙方在特定区域内使用其独创的“某餐饮公司”中式餐饮特许经营权,开展独家代理业务。合同明确了特许经营权的许可权利、使用方式、许可形式以及甲方的权利和限制。乙方需遵守法律和合同条款
商标授权使用和商标许可使用的概念、法律依据、监督责任及备案要求。两者都是通过签订合同允许他人使用注册商标的行为,法律依据均为《商标法》第四十三条。商标注册人在许可使用时需监督商品质量,并将商标使用许可报商标局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关于商标禁用的法律规定。包括与国家标志、外国国家标志、政府间国际组织标志等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以及带有民族歧视性、夸大宣传欺骗性、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等不良影响的商标都被禁止使用。商标禁用的理论基础在于不得损害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