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对于各种商标侵权行为作了列举性的规定。以下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几种行为: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
此外,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0条的规定,对于“其他损害”这一弹性条款作出了具体规定。以下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
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
驰名商标相较于普通商标具有特殊性,并且其经济价值更高。因此,侵犯驰名商标权的现象更为突出,侵权行为的种类也更加多样。
由于驰名商标的公众知晓度较高,一些企业有时会忽视商标注册的重要性,导致被他人抢注。尽管驰名商标非注册也受到保护,但非注册的驰名商标受保护程度明显低于注册商标。即使企业能通过司法程序维护其权利,但其中的费用对企业来说是不必要的负担。
一般公众容易将商标与企业名称联系起来,特别是对于驰名商标,公众会认为基于驰名商标的成功,其企业名称必然也与之相关。这为驰名商标侵权者提供了机会。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兴事物出现,域名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直接与驰名商标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种侵权方式也越来越多。
将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自己商品的名称、包装装饰使用,或在商品的说明书、价目表或其他文件中附加或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图案。
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展到禁止在其他领域使用与其性质不同且不相类似的商品。因此,在其他领域使用驰名商标也构成驰名商标侵权行为。
我国关于商标侵权的法律规定,指出没有善意第三人的概念,责任由侵权人承担。详细列举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包括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处理商标侵权纠纷的方式,包括协商、起诉和行政处理,并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和赔偿标准。
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给以处罚。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依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侵犯注册商标权的行为包括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使用注册商标、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等。(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依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只要当事人没有做出商标权规定的,侵犯商标权行为的,当事人就可以证明自己没有侵犯注册商标权。(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