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购行为本身并不构成侵权,因为商标注册人或被许可人在商品销售后,他人再次销售该商品无需获得商标注册人的许可,也不被视为侵犯商标专用权。然而,如果他人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而将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投放市场,那么就不存在权利用尽的原则。此外,如果被许可人超过许可合同范围使用商标,超过范围的商品将不适用权利用尽原则,从而涉嫌商标侵权。
未经商标权人授权,擅自使用商标进行宣传可能涉嫌侵犯著作权,尤其是对于一些图形商标而言。一旦商标设计完成,即自动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
商标侵权诉讼的证据结构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1) 商标注册人起诉的,应提交证明其商标权真实有效的文件,包括商标注册证。
(2) 被商标许可人等利害关系人起诉的,应提交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在商标局备案的材料及商标注册证复印件。未经备案的情况下,应提交商标注册人的证明或其他证据证明其享有权利。
(3) 商标财产权利的继承人起诉的,应提交已经继承或正在继承的证据材料。此外,上述三类人还需提供个人身份信息或企业基本信息,以证明其为商标权利证明上的权利人。
(4) 如果商标是驰名商标、著名品牌或中华老字号等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商品,还需提供驰名商标认定材料、著名品牌证明或中华老字号的证明材料等证据。
(5) 提供权利人商品的销售情况、广告宣传情况等资料,以证明权利人的商标权一直在使用中。
(1) 提供侵权商品的实物。
(2) 提供购买侵权商品的发票。
(3) 提供公证了购买侵权商品过程的公证书。
原告应提交能证明其提出的赔偿数额有事实依据的证据。一般分为两种:
(1) 提供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的证据。
(2) 提供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的证据,包括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的发票(如鉴定费、公证费、律师费、工商查档费等)等证据。由于在实践中,权利人很难直接举证损失金额或侵权人的非法获益,所以赔偿数额一般由法院进行裁定。
销售假冒商标的定罪标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构成商标侵权罪的要件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商标、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情节严重等。对于不同情节,法律有相应的刑罚和处罚形式,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单位犯罪也有相应处罚规定。
摹仿翻译他人驰名商标的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对摹仿翻译驰名商标的行为会进行限制和禁止。对于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包括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伪造商标标识等。同时,人民法院在保护驰名商标时会考虑商标注册情况、商标法规定以及驰名商标认定的作用等因素。
商标权的注册在先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确定了商标注册申请的先后顺序原则及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初步审定公告以申请在先为原则,商标注册申请会依据不同情况处理。同时,介绍了商标权的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和传来取得两种形式,详细解释了这两种方式的概念及具体实
商标侵权赔偿金额如何确定的问题。按照商标法规定,赔偿金额基于权利人因侵权所受损失、侵权人获利及商标许可使用费等因素确定,并可在特定情况下考虑赔偿数额的上浮。赔偿数额确定过程中,法院会考虑相关因素如侵权人提供的账簿资料等,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