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商标法 > 商标保护 > 商标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

商标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

时间:2020-05-25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5460

商标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

我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9条仅规定了合理使用的范围,但对其构成要件并未作具体阐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2004年发布《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就如何界定“商标的合理使用”指出,商标合理使用应当具备以下构成要件:使用出于善意,不是作为商标使用;使用只是为了说明或者描述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使用不会造成公众的混淆、误认。 但这也只是一个地方法院的司法解释,不具备普遍意义,且该规定亦将合理使用的范围限定为对“描述性商标”的使用。我们认为合理使用至少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一)从使用人主观方面看,使用商标权人的商标应当是善意的。这里的善意就是指“只用于叙述该当事人的商品或服务的正当的诚实的使用”。之所以强调使用是出于善意,是针对抱着不正当竞争为目的、借合理使用之名行侵权之实的人。指示性使用在商品的零部件标注方面等许多场合下是必须的,但是这种指示性使用应限于为了告之公众真相,因此这种使用必须符合工商业诚实惯例。故意突出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部分,以造成消费者混淆显然是违反诚实信用的,即不应认为是善意,理所当然不应为法律所允许。   

(二)从使用的方式来看,对他人商标上文字的使用,应以非商标的方式进行,这种使用仅仅是为了说明当事人的商品或服务,而且该使用对于说明当事人商品或服务来说是必须且合理的。“必须”是指使用的目的仅仅为了说明商品或服务,如不使用由无法表示,“合理”是指仅仅为了说明本商品的型号、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该使用只能构成说明文字中的一部分,一般而言不能单独使用,不能过于突出以造成消费者误解,或者以其他的形式单独出现在说明性文字中。   

(三)从使用的效果来看,该使用不能引起消费者的混淆和误认。商标侵权的理论基础就是被告对原告商标的使用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一旦构成混淆即构成商标侵权。这里的混淆包括直接混淆,即把被告的产品或服务当作原告的产品或服务,也包括间接混淆,即误认为被告和原告之间存在赞助或许可关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销售假冒商标的定罪标准

    销售假冒商标的定罪标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构成商标侵权罪的要件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商标、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情节严重等。对于不同情节,法律有相应的刑罚和处罚形式,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单位犯罪也有相应处罚规定。

  • 如何理解商标权的注册在先原则

    商标权的注册在先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确定了商标注册申请的先后顺序原则及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初步审定公告以申请在先为原则,商标注册申请会依据不同情况处理。同时,介绍了商标权的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和传来取得两种形式,详细解释了这两种方式的概念及具体实

  • 商标异议程序与合法权益的关系

    商标异议程序与合法权益的关系。商标异议程序允许社会公众发表意见,形成社会监督,保护合法权益。任何主体在商标初步审定公告三个月内可提出异议,并需满足一定条件。国内企业或个人可直接办理异议,外国企业或个人则需通过代理组织。异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提前或

  • 可以对信用卡进行财产保全吗?

    信用卡是否可以进行财产保全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要信用卡与案件有关或符合申请保全的范围,人民法院可以对其进行查封和冻结。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信用卡诈骗罪的相关内容,包括构成要件和如何区分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等。

  • 法律对商标撤销的规定
  • 善意取得的要件
  • 商标侵权的构成要素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