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转让的受让方限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以及外国人或外国企业。未经法律许可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作为商标权的受让方受到限制。商标转让费应尽量约定为分期支付,合同签订时支付部分费用,剩余部分在商标转让核准公告后支付,避免一次性支付。
1.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转让方对被转让的商标合法享有商标专用权,并且该商标专用权是有效的。商标注册证书应作为合同附件。受让方不能仅凭转让方提供的商标注册证书,还必须调查转让方是否为商标注册人。此外,应了解商标注册人名义地址是否与转让方营业执照上的名称和地址一致,若不一致,商标局将驳回转让申请。
2. 为防止同一类商品或服务上存在不同生产者或服务者使用相同商标的混乱现象和消费者的误认,应明确约定商标权人在转让其注册商标时,应将其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注册的其他相同或近似商标一并转让给同一受让人。
3. 根据现行法规,后续的商标转让不能影响先前的使用许可的效力。被许可人在许可有效期内仍可以继续使用该商标,对转让商标的受让方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商标权使用许可状态应明确约定清楚。
4. 转让方应保证在转让期间,在该商标的注册有效地域内不经营带有相同或相似商标的商品,也不得从事与该商品的产销相竞争的活动。
商标转让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在注册商标的有效期内,按照法定程序,将其商标专用权转移给他人所有的行为。转让后,转让人失去商标所有权,受让人获得商标专用权,成为商标所有权人。
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注册商标的转让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转让人通过合同规定转让注册商标的内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这种形式的转让一般是有偿的,即转让人通过转让注册商标专用权而收取一定的转让费用。
注册商标的继受转让有两种情况:
(1) 注册所有人(自然人)死亡后,其继承人按照继承程序继承死者生前所有的注册商标。
(2) 作为注册商标所有人的企业被合并或兼并时的继受移转。
这种转让形式一般发生在公有制国家。这里所说的行政命令主要是指引起财产流转的计划和行政。例如,我国国有企业根据行政命令发生分立、合并、解散或转产,必然会引起注册商标主体的变化。
商标转让合同条款的详细内容。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了商标权转让的协议,包括被转让商标的详细资料、转让费与付款方式、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和合同的解除等内容。甲方保证转让的商标为有效商标,并承诺在合同有效期内不经营相同或相似商标的商品。乙方在付清转
公司商标转让的合法手续及资料要求。包括法律程序、所需资料以及转让形式。法律程序需签订转让协议,向商标局提出申请,经核准后公告,受让人享有商标专用权。所需资料包括申请书、身份证明文件、代理委托书等。商标转让主要有合同转让和继承转让两种形式。商标转让必须
商标转让的核准程序。申请人需提交相关材料并缴纳申请费,商标局在受理后审查转让人的主体资格、商标权权利状态等。符合法律规定的商标转让将获得核准,并在《商标公告》上公告,向受让人核发证明。审核过程中采取严格措施,包括核对印章或签字等。未在规定期限内补正将
转让商标权,是指转让商标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为。根据上述规定,“营改增”后,技术转让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实际覆盖了原营业税征收范围中“转让无形资产”税目中除“转让土地使用权”和“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以外的转让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