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程序后,审查员通常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给出三种结论性意见。这些意见包括形式错误的指出、新奇性或创造性的质疑以及缺乏实质内容的驳回。本文将重点讨论在第二种情况下,如何撰写一份逻辑严谨、说理清晰并能令审查员信服的意见陈述书。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特征比较”法得到了广泛运用和认可。然而,在实质审查程序中,是否有必要以及如何运用“特征比较”法,还鲜见文章论述。由于专利审查程序和审查标准的特殊性,有必要仔细研究和探索如何将“特征比较”法运用到专利实质审查程序中。
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99109931的案例为例,审查员以两份对比文件为证据,认为该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1缺乏创造性,并指出权利要求2、6和7也无创造性。本文通过运用“特征比较”法,将该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2披露的技术特征进行逐一比较分析,得出该发明专利申请具备创造性的结论。审查员对此分析表示认可,并最终授予了专利权。
以下是运用“特征比较”法撰写意见陈述书的步骤:
外国专利与自主研发技术的侵权问题,涉及专利保护的地域性、专利申请的要求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对于外国专利未在中国申请的情况,申请人可提出专利申请但需证明技术创新;若外国人已在中国申请专利,则国内生产相同产品可能侵权。申请专利的技术需具备新颖性、
专利申请被驳回后的复审时间问题。依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人对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通知起三个月内请求复审。复审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专利复审委员会负责,并会在复审后作出决定。若申请人对复审决定仍不服,可在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对专利局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应当在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此外,《指南》对答复的方式与答复的签署也作了说明。直接提交给审查员的答复文件或征询意见的信件不视为正式答复,不具备法律效力。
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后,审查员认为该申请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的,应当通知申请人,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内陈述意见或者对其申请进行修改;审查员发出通知书和申请人的答复可能反复多次,直到申请被授予专利权、被驳回、被撤回或者被视为撤回;对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