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土地流转如火如荼,签订承包合同的时候,怎么签比较有利于保护村集体利益?目前,由于农民及村委会法律知识的短缺及与外来承包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称,建议大家注意以下4个方面:
1、核查流转后土地用途
在签订合同前,要对承包方的资质、流转后土地的实际用途进行仔细的核查,不要被意图流转土地一方的虚假包装宣传所迷惑,更要当心土地流转后被人为改变用途,导致以后无法收回或收回后无法正常耕种。
2、明晰合同中的条款
对流转合同中的条款,尤其是租金和流转期限、收回流转土地的条件等进行详细约定,可以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寻求这方面的知识帮助,也可以在合同签订前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专业律师进行咨询。
3、根据市场确定租金
租金的确定,建议依据农作物的种植品种、收益期限、农作物的上年度市场价格等来定;也可以借鉴房租的收取方式,采用浮动租金制度进行收取。
4、流转期限要合理
关于流转期限,建议一次流转合同不要签订的太死板,期限不宜太长,一般3到5年即可,特定种植物可以依据生长期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还要考虑到农民朋友自身融入城镇化的程度,土地流转后的自身保障程度来考虑流转土地期限,以免自己还需要种地时土地收不回的情况发生。
5、引入第三方土地流转平台,流转有保障
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以上的4点注意事项通常会被忽视掉,为之后的土地纠纷埋下了隐患。于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就显得尤为必要。
甲方和乙方基于产品研发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研发设计新产品,甲方提供基本费用和场地,乙方负责研发和设计。协议包括合作内容、费用概算、实施计划和项目验收标准等。甲方将支付乙方一定的顾问费和提成,乙方则拥有产品和设计的专利和版权。若甲方违约提前批量生产,乙
换地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合同有效性取决于是否违反国家土地管理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方可以互换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合同法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换地合同需注意符合法律要求,避免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并需经发包方同意。
在对其他企业进行收购的时候,其实是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当然也是在具有一定资格的情况下,才能对其他企业顺利进行收购。而收购企业有一定的程序要求,这是收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了解的。收购股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及财务问题,整个收购过程可能需要历经较
依据公司法第184条第2款,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二个以上公司合并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对合并协议应包括哪些主要条款,公司法没有规定。表明我国公司法赋予了参与合并的公司债权人异议有阻止合并程序进行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