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对房屋进行强制拆迁的权力由人民法院行使。在强拆前,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经法院批准后方可执行。
根据法律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相关材料。
除以下几种情况外,农村违建房屋应当拆除:
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建筑物不需要拆除。
当初在国家规定的条件下,满足国家标准的房屋可以保留。例如,符合一户多宅政策的农户房屋。
如果农户家庭条件确实贫困,且只有一处房屋,并且该房屋面积符合贫困住房的面积指标,即使被定性为违章建筑,也可以保留,无需拆除。
农户在自家宅基地上建造的院落、棚子等建筑物,只要建筑物所在位置没有超出自家宅基地的使用范围,视为合法建筑,不能拆除。
国家鼓励农村的工业发展,因此在农村建立起来的一些“三无厂房”(即没有相关土地证明或其他证件的仓库用房),可以暂缓拆迁。厂房负责人可以在此期间去有关部门补齐相应的手续,以免拆迁并继续使用。
司法强拆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司法强拆需满足申请人适格、申请期限合法、被申请人履行法定义务三个条件。法律规定包括先补偿后搬迁、禁止非法方式迫使搬迁以及强制执行条件等。
强制拆迁的法律程序及步骤。在作出责成决定后,政府需提前通知被拆迁人并进行宣传解释工作。若被拆迁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自动搬迁,则可实施强制搬迁,并需组织街道办事处等相关负责人作为证明人,公证部门进行证据保全。拆迁物品需妥善存放并通知当事人领取。执行时需遵循
征收中公房承租人拒不搬迁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知识,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禁止采取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如果承租人拒绝搬迁,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提起行政诉讼,政府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因此,对于拒不搬迁的公房承租人可采取法律手段处理。
在没有证据证明征收方是强拆主体时,如何确定强拆主体和责任归属的问题。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而房屋征收部门或其委托的实施单位则负责具体的征收与补偿行为。在实施强制拆迁时,需注意组织力量、法律环节、保全证据、保管财物和保障人身安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