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无法偿还债务时,是否可以追究股东的责任,取决于股东是否履行了出资责任,并且没有损害公司利益。如果股东没有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也没有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那么他们不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的规定,公司作为企业法人,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对其债务承担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公司股东有以下义务和责任:
如果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其他股东造成损失,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而如果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就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认缴的出资额。如果股东以货币出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如果以非货币财产出资,应当办理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如果股东不按规定缴纳出资,除了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之外,还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进行补偿。
债务转移是指负债企业将其对债权人的负债转移给第三方承担的行为。第三方一般是负债企业的关联企业或有意对负债企业进行重组的其他企业。第三方愿意出资购买债权,并承接负债企业的债权。作为对价,第三方可以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或其他财产权利向债权人支付。
债务抵销是指当事人按对等数额使相互之间的债务相互消灭的行为。如果双方的债务数额不相等,尚未抵销的剩余债务仍然需要债务人清偿。
债务豁免是指债权人抛弃债权,免除债务人偿还义务的行为。在债务重组中,资金雄厚的关联企业或债务重组行动发起方通常会先购买债权,然后豁免负债企业的债务。
债务混同是指债权和债务归于同一人的法律事实。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债权和债务归于同一人,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削债是指债权人减让部分债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负债企业的负担。这种债务重组方式通常在企业资不抵债时较为常见。
股东知情权的内容、理论依据以及我国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股东知情权包括查阅权、质询权、公司检查人选任请求权和诉讼救济请求权等。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完整逻辑体系,存在对股东质询权不明确和外部检查人选任权缺失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管提供借款的法律效力问题。公司不得直接或通过子公司向这些人员提供借款,相关行为无效。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规所得应归公司所有。此外,不符合特定情形的人不得担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如犯罪被判处刑罚、破产清算公
股东出资不到位需要承担的责任。股东如未按规定缴纳全部出资,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需补充缴足未到位的出资额并支付违约金,且在公司对外负债时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行政责任方面可能会面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若存在虚假申报
股东会决议对股东罚款的合法性及法律依据。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股东间没有管理或从属关系,股东大会原则上无法对股东进行处罚。股东完成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义务后,并不受股东大会决议的处罚。但是,如果公司章程有特别规定或授权,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股东会决议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