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被分立企业应按照公允价值确认分立出去的资产所得或损失。同时,分立企业应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
如果被分立企业继续存在,股东所取得的对价应视同被分立企业的分配进行处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
如果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被分立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照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被分立企业相关的亏损不得在分立以后相互结转弥补。
企业分立不被视为新办企业,因此不能享受新办企业的税收优惠。如果分立前的企业仍然符合减免税条件,那么分立后的企业可继续享受减免税至期满。然而,如果分立前的企业符合税收法规的减免税条件,但分立后已不再符合,那么不得继续享受有关税收优惠。
从经济实际出发,企业分立与资产转让存在根本性区别:
资产转让只涉及企业的资产转移,不包括与资产相关的生产人员。而企业分立不仅涉及资产的转让,还包括与资产相关的生产人员。换言之,如果存在人员的分离,就构成企业分立;如果没有人员的分离,则仅构成企业资产转让。
资产转让中,交易的主体是企业实体,即资产转让方与受让方都是企业。而企业分立中,交易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企业的投资者或股东。具体而言,企业合并中的交易主体是一家企业的股东与另一家企业的股东。因此,资产收购不涉及法律主体资格的变更或法律权利义务的概括承受;而企业合并通常涉及到法律主体的变更以及权利义务的概括承受等。
公司分立时股东变动的法律程序。公司分立时股东可以变动,需前往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公司应建立股东名册并登记股东信息,变更时需办理手续。公司分立涉及财产分割、债务责任及法律程序,包括董事会拟定方案、股东会决议、编制财务及财产文件、政府批准及履行
公司的不同分类方法。首先,根据股东责任的不同,公司可分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其次,根据公司国籍和公司在控制与被控制、管辖与被管辖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分为本国公司、外国公司、跨国公司、母公司、子公司、总公司(本公司)
公司分立时是否可以分割土地及公司分立的具体程序。公司分立可以分割土地,土地是公司分立时需要分割的财产之一。公司分立程序包括公司董事会拟定公司分立方案、公司股东会关于分立方案的决议、董事会编制公司财务及财产文件、政府主管机关的批准以及履行债权人保护程序
总公司对分公司债务的责任承担问题。根据《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债务由总公司承担。分公司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其管理的财产实际归总公司所有。如果分公司的债务不足以承担,总公司需要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