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章程是公司存续期间的纲领性文件,约束公司及股东的基本依据。对外投资涉及公司及股东的利益,虽然公司法对公司对外投资没有强制性规定,但授权公司按公司章程执行。因此,审查收购方的公司章程对于确定收购方主体权限的合法性至关重要。
在审查收购方的公司章程时,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其一,确认内部决策程序是否合法,是否经过董事会或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
其二,核实对外投资额是否受限,如果有限额规定,需要确定是否超过了对外投资的限额。
出售方转让目标公司的股权实质上是收回其对外投资,涉及出售方自身利益以及目标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因此,出售方必须按照两个程序进行股权转让。
首先,根据出售方公司章程的规定,应获得出售方董事会或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
其次,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应取得目标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的同意。
为了保护其他股东的利益,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受到了公司法的限制,并赋予其他股东一定的权利。
如果其他股东同意转让股权,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应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如果协商不成,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如果其他股东不同意转让股权,符合公司法第7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其他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如果股东会决议通过后的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股东可以在决议通过后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收购国有控股公司时,应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的相关规定向控股股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报批手续。
国有股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并将股权转让公告委托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国有股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转让方式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时,必须符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要求。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还需要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收购公司在资本、资产、财务会计制度和税务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收购方需查询目标公司的注册资本和资产构成,厘清股权配置、资产担保、不良资产等情况,并关注公司的流动比率和偿债能力。同时,收购方还需注意目标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税务问题,防止公司故意抬高价值或
国务院发布的新政策,即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其中明确取消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政审核,除了借壳上市仍需严格审核外。新政策旨在降低并购重组成本,推动市场化并购浪潮。具体措施包括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发展并购贷款以及改革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股份定
上市公司并购中如何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问题。主要措施包括正式评估并购重组,关联方回避表决,强化信息披露,以及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监督审批。其中,《跨省条例61-101》对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做了详细规定,包括评估机构的选定和职责、评估费用的支付、早期警报报告
公司被收购后期权的有效性及与之相关的内容。文中提到,期权池通常占据公司总股本的10%-20%,来源于创始人和投资人自己的股份,用于激励核心员工。期权受益人无需支付费用,且早期员工的期权覆盖范围较大。不合理的期权池比例和过高的期权池可能会带来财务成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