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收购款的支付价格可以分为平价、低价、溢价以及零价格转让。在实际操作中,个别工商登记机关对股权转让价格持不干涉态度,只要符合双方真实意思即可。然而,大多数工商登记机关以“注册资本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增加或减少”为由,要求进行平价转让,否则不予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为解决这一问题,实务中一般会制作两份股权收购协议,一份提交给工商登记机关,另一份由股东自留。提交给工商登记机关的协议是平价转让协议,而股东自留的协议则可能是低价、溢价甚至零价。
为了确保两份协议之间的衔接,通常在提交给工商登记机关的协议上会写明:“此份股权收购协议,仅为办理工商登记所用。在股权收购过程中,双方可达成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不一致的,以补充协议为准”。工商登记机关一般不会干涉此特约条款。而股东自留的协议中,也会在“鉴于条款”中明确列明:“本股权收购协议系提交给工商登记机关的股权收购协议的补充协议,两者不一致的,以本协议为准”。
关于上述两份协议的法律效力存在争议。对于内资收购来说,笔者认为,“阴”合同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达,且不会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尽管“阴”合同不具备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但在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应仅凭“协议未经备案”而认定其无效。
然而,对于外资收购来说,上述“阴”合同是无效的。因为“阴”合同是“阳”合同的补充协议,对股权转让价格进行了实质性变更,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二条的规定,属于绝对无效的条款。
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于外资收购,商务局依据《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要求提交目标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净资产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并经过公平的“招拍挂”程序以公允的价格进行收购,否则不予审批。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实收资本的定义、构成及其变更流程。实收资本是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企业实收资本变更需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出资信息等。适用于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与法律保障问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反收购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防范措施包括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和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