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权问题。企业兼并或企业产权交易是企业所有者的行为,国有企业的兼并或产权交易,是国有资产产权所有者或代表者的行为。国有企业现在名义上是法人,实际上只拥有经营权,企业的所有权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和行使的。这正是国有企业兼并必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才能进行的原因。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是,政府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不分,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中的管理职能和资产经营职能不分;国有企业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不是真正的法人实体。因此,企业要想真正进入兼并市场,迫切需要理顺产权关系,明确企业产权主体。
2、劳动力问题。当前,我国企业兼并中被兼并企业的人员安置问题是最大的难题。这个难题的解决,无非是两条路:一是由兼并企业吸收;二是由社会吸收。为实现兼并的绩效,使市场化的企业兼并健康发展,人员安置问题主要应走社会消化的途径,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健全。另外,在理论上,它的根子还是涉及到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问题。我们讲的兼并是个全要素的市场,不仅是物的要素,也是人的要素市场。所以,必须解决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问题。
3、资产评估与国有资产增值。在企业兼并过程中,资产评估也是个突出的问题。大体来说,主要包括:
(1)资产评估的核定标准问题;
(2)资产评估的过程,政府干预过多,未按市场规律进行核算、等价评估与买卖;
(3)债权债务不认真清理,银行贷款得不到安全回收,兼并后留下许多后遗症,引起纠纷。
4、兼并中的政府行为问题。企业兼并中所有的政府行为并非都是不必要的。问题是,目前兼并活动中政府的盲目干预行为,确实给企业兼并带来了一些负效应。政府干预企业,在计划体制下是司空见惯的。政府以财产所有者的身份,这样或那样地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使企业很难摆脱作为政府机构的附属物的地位,不能完全自主经营;似乎企业没有“婆婆”管着,就无法迈步行走,而在层层“婆婆”的管制下,中国企业必然先天不足,长期不知市场为何物。这种“兼并”的弊端是很危险的。
5、隐性兼并中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使企业兼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许多小企业、小公司,尤其是私营小企业之间的兼并买卖行为,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也未经任何主管部门批准,甚至不见诸于任何统计数字,从而形成了隐形兼并的市场。隐形兼并市场虽体现出一种企业间供需关系的迫切需求,但也的确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企业隐形兼并的程序问题、合法性问题,等等。企业兼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程序较复杂的工作,只有依法深人细致地操作,才能使其规范化。
6、不公平竞争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将会越来越突出;兼并有追求垄断市场的自发倾向。在中国企业兼并的实践中,当然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性质企业的不平等竞争;因此,也应考虑制定反垄断法,使企业在大市场中按公平、公正、法制的原则开展竞争。
企业兼并中出现问题,要解决有疑问时应该要找专业律师帮助你。
公司收购的流程。首先签署收购意向书,确定基本收购意向并进行相关准备。接着,收购方需要作出收购决议,目标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放弃优先购买权。然后进行尽职调查,签署收购协议。最后,办理后续变更手续,包括股东变更、法人变更等。收购流程涉及法律和财务问题,需要谨
上市公司收购亏损企业的现象及策略意义。收购可以通过获取不良资产进行,但溢价不能过高。国际企业收购有助于实现对外发展战略,可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市场,获取关键技术和人才等,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利润水平。但同时需要注意溢价的合理性,确保收购的可行性和
在对其他企业进行收购的时候,其实是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当然也是在具有一定资格的情况下,才能对其他企业顺利进行收购。而收购企业有一定的程序要求,这是收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了解的。收购股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及财务问题,整个收购过程可能需要历经较
依据公司法第184条第2款,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二个以上公司合并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对合并协议应包括哪些主要条款,公司法没有规定。表明我国公司法赋予了参与合并的公司债权人异议有阻止合并程序进行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