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册资本问题
目前,新公司法的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人通过创办公司来实现资产增值。然而,根据我们的办案经验,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下的公司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我们曾遇到过因出资问题导致低价转让股权,以及虚假出资引发破产等问题。因此,在考虑收购目标公司时,收购方应首先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询目标公司的基本信息,特别是注册资本的情况。收购方需要明确实缴资本和注册资本之间的关系,并查明目标公司是否存在虚假出资情况(是否办理了相关转移手续或有效交付)。同时,应特别关注是否存在资本抽逃等情况。(二)公司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问题
在决定购买公司时,需要关注公司资产的构成结构、股权配置、资产担保和不良资产等情况。首先,要明确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的比例。其次,在出资中,需要明确货币出资占比例,并核实非货币资产是否完成所有权转移手续。只有在了解目标公司的流动比率后,才能准确预测公司未来的运营能力。其次,需要了解目标公司的股权配置情况。首先要掌握各股东所持股权的比例,是否存在优先股等情况;其次,要考察是否存在与公司有关联关系的股东。此外,有担保限制的资产会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因此需要分别考察有担保和无担保的资产。最后,要重点关注公司的不良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可折旧度、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以及即将报废和不可回收的资产等情况。同时,公司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是收购公司时需要重视的问题。要区分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并区分可以抵消和不可抵消的债务。资产和债务的结构与比率决定着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实收资本的定义、构成及其变更流程。实收资本是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企业实收资本变更需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出资信息等。适用于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与法律保障问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反收购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防范措施包括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和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