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指的是从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离婚之前的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夫妻所得的财产,除非双方另有约定,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这意味着夫妻双方在处理共同财产时应当平等对待,不得偏袒一方。
夫妻一方在处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时,需要征得配偶的同意。这意味着夫妻一方不能单方面决定对共同财产进行处分,必须经过配偶的同意。
在确定夫妻共同财产的权属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其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前财产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之前一方所拥有的财产。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以及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属于该方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规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属于该方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除了以上情况外,还有一些财产可能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具体归属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夫妻可以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财产进行约定,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适用婚姻法中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这意味着夫妻双方需要按照约定来处理财产,对约定内容负有法律责任。
如果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那么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应当由该方个人财产来清偿。但是,如果第三人知道该约定,那么第三人可以要求夫或妻一方使用个人财产来清偿债务。
离婚后对方已婚已育抚养权的变更问题。法定事由导致抚养权变更,对方结婚并非法定理由。变更抚养权需满足特定条件,如抚养方情况变化、孩子意愿等。处理变更抚养权案件时,应坚持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考虑双方经济、生活习惯和抚养愿望等因素。摘要概括了主要内容,吸
《民法典》和《婚姻法》的生效与废止对婚姻状况信息显示的改变。离婚后,公民的婚姻状况只在户籍管理部门登记,而非在婚姻登记机关显示。离婚档案会被永久保存,但婚姻状况信息不会显示。再婚登记与户籍信息无关,需出示相关离婚证明文件。
新婚姻法下离婚时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对于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主要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父方也可获得抚养权。对于两周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双方可协议轮流抚养或在有利于子女利益的前提下考虑多种因素确定抚养权。对于十周岁以上的子女,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支付问题。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应支付给拥有子女抚养权的一方。支付标准并非固定按照工资的20%支付,而是由双方协议确定。我国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子女抚养费的强制性标准,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子女的实际需求、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实际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