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 > 出轨是否属于个人隐私

出轨是否属于个人隐私

时间:2025-01-22 浏览:5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8407
我们知道公民是有一定的隐私权的,如果侵犯他人的权益是会受到法律制裁的。很多时候出现另一方出轨的情况,那么,出轨是否属于个人隐私?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出轨是否涉及个人隐私权

一、法律规定及保护对象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和第一百一十一条以及《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和名誉权等民事权利。这些法律规定具有普适性,适用于公众人物和普通人物,保护对象不加区分。

二、婚外情调查是否侵犯隐私权

司法解释采用保护名誉权的方式来保护隐私权。隐私权一般指个人信息和私生活状况的保密和合理利用权利,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都不得刺探、调查、披露、利用或公开他人的隐私。一旦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被侵害人可以通过名誉权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可能获得精神损失赔偿。对于拍摄或拍照婚外情的行为是否侵犯了配偶及"第三者"的隐私权,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取得证据的地点

1、如果在调查人的自己家中取得婚外情证据,一般不构成非法闯入和侵犯公民住宅的行为。此外,配偶一方也有权了解另一方的忠诚度,因此在婚姻关系中,部分隐私权可能需要放弃。2、如果在宾馆、"第三者"家中等非公众场合取得婚外情证据,擅自闯入并强行取证可能会涉及以下问题:- 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侵犯"第三者"的个人隐私权;- 如果对他人采用强制措施,可能涉及非法拘禁罪;- 如果对他人实施殴打导致伤害,可能涉及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罪。3、在公园、咖啡馆等公共场所调查婚外情并取得证据,视为行为人对自己的隐私权进行了放弃。

(二)取证手段的合法性

1、取证器械的使用应符合法律规定。例如,调查公司声称使用针孔摄像机等间谍设备对对方进行拍摄的行为属于不合法的取证方式。即使是公安机关使用间谍设备拍摄的证据也不能用于定案证据,更不用说非法调查公司的行为了。2、取证手段应合法,不能采用非法盯梢、强制拍照或拍摄等方式取证,更不能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

(三)取得证据后的使用方式

对调查取得的证据不当使用,即使取证手段合法,也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不当使用主要指在不相关的人面前展示获得的证据,或在公开场合展示证据等行为。然而,将证据提交给法院和律师不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最新资讯:《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必须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判决书的在线查询

    刑事判决书的在线查询、定义、概述、指导和制作注意事项。人们可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在线查询大部分刑事案件的判决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无法查询。刑事判决书是法院对刑事案件审理后依法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书面决定,分为第一审和第二审。制作刑事判决书时

  • 利用代购欺诈

    代购欺诈、诈骗获取个人信息、二维码诈骗、盗号诈骗、身份伪装诈骗和微信假公众账号诈骗等六种网络诈骗方式及其防范手段。提醒广大网友购物时选择正规网站,不盲目追求低价;遇到不明信息时,要咨询核实,保护个人隐私;手机不可随意安装未知程序;交友需谨慎,避免陷入

  •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依据《侵权责任法》,侵犯隐私的行为包括公开个人信息、非法侵入住宅、跟踪监视、刺探财产状况等。最新资讯来自《民法典》,于XX年生效,其中明确了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权利,包括隐私权,并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禁止非法获取、使用、加工、

  • 人身权的范围

    人身权的范围及其分类。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等与人身直接相关的权益,如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当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公民有权请求司法保护。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涉及生命、健康、名誉等核心领域。

  • 不公开的庭审是否可以旁听
  • 网络侵权案公证书无效的情形
  • 婚前协议的定义和目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