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多久进行尸检
时间:2024-08-24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现实社会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容易发生纠纷,比如去看病的时候发生医疗纠纷,如果医疗导致死亡是可以进行尸检的,那么对于医疗事故纠纷多久进行尸检?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医疗事故纠纷的尸检程序
一、尸检的时间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患者死亡后,医患双方当事人在48小时内无法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情况下,应进行尸检。如果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可以将尸检时间延长至7日。尸检必须得到死者近亲属的同意并签字。
二、尸检的执行机构和人员
尸检应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这是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人员的义务。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邀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与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如果一方拒绝或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该方将承担责任。
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
1. 首次医疗事故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在受理医疗事故鉴定后的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所需的鉴定材料。2. 当事人提交材料:当事人收到医学会通知后的10日内,应提交与医疗事故鉴定相关的材料、书面陈述和答辩。医学会应在接到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后的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3. 鉴定过程:专家鉴定组组长主持具体鉴定过程。首先,患者陈述意见和理由,然后医院进行陈述。专家鉴定组成员根据需要对双方进行询问。必要时,专家可以现场查看患者病体并进行医学检查。4. 讨论和形成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对双方提供的书面材料、陈述和答辩进行讨论,经过合议,根据半数以上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对于鉴定结论的不同意见,应予以注明。5. 鉴定书的制作:鉴定结束后,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结论包括违法违规事实、因果关系、责任程度、事故等级和对患者的医疗护理建议。为保护专家和医患双方的利益,一般不准许旁听医疗事故鉴定过程。6. 再次鉴定的申请:如果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意,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结论后的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程序与首次鉴定相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
构成一级医疗事故的要素
医疗事故的分级及其中的一级医疗事故,特别是其构成要件的详细内容。一级医疗事故包括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的情况,分为甲等和乙等。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责任能力、过失、违法性和因果关系。这些要素在医疗纠纷中至关重要,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
医疗纠纷处理:封存病历的重要性
医疗纠纷处理中封存病历的重要性。首先介绍了封存病历的步骤和要求,包括向医院提出要求、双方在场封存原件或复印件、封条签字盖章等。接着,文章强调了初步明确医方责任的关键性,并介绍了如何明确责任。最后提到了证据形成的重要性,包括复印病历、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和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何种责任
-
医疗欺诈的法律界定及构成要件
-
医疗事故鉴定的层级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