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如果在违法行为发生后的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就不再给予行政处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时效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时效期限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的两种含义。一种是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理。这意味着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对涉及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
另一种含义是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行政调解。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调解来解决医疗事故引发的争议。卫生行政部门在坚持事实是根据、法律是准绳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双方当事人,促成协议的达成,使医疗事故赔偿纠纷得以解决。
卫生行政部门是国家的职能机构,负责贯彻实施党和政府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以保障人民的健康为使命。各级卫生部门负责领导全国和地方卫生工作,包括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有关法规和督促检查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情况。
根据我国宪法和各级政府组织法规定,国家卫生行政机构按行政区划分设立。中央设立卫生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卫生厅(局),地区(市)、自治州设立卫生局,县(市、直辖市)设立卫生局(科)等。这些机构均属于各级人民政府下设的卫生行政机构。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7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时,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残等级、康复和后续治疗等因素,长期护理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11项,每项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详细描述了强制医疗的申请程序,包括公安机关的强制医疗意见书、人民检察院的强制医疗申请以及人民法院的强制医疗决定。同时,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可以采取临时的
中国强制医疗方式的变迁及司法化。传统上,强制医疗方式主要由医疗保护性住院、保安性强制住院和救助性强制医疗三种形式构成,但存在司法审查缺失和行政机关主导的问题。新刑诉法规定强制医疗程序,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标志着该制度从行政化转向司法化。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