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时被废止。
根据本条例第六十三条,本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同时,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被废止。对于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处理结案的医疗事故争议,不再重新处理。
当医疗纠纷发生时,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并提出要求进行调查和处理。
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后,应立即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并封存有关医疗物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是严禁的。如果病人死亡,应主动提出尸体解剖。
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将组织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必要时,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于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发生的医疗纠纷,由批准开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和处理。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需要熟悉相关法规和制度。
如果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殴打医务人员,扰乱医疗工作秩序,应及时报告保卫部门和公安部门,请求协助处理。
对于一般医疗纠纷,在调查后,可以由医务部、处或科与病人协商解决。如果病人或家属不能接受解决方案,调查结果将报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领导。
医疗纠纷处理小组或医疗单位将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具体研究,查找问题,吸取教训,制订处理意见。
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将与病人或家属商谈,并争取协调解决。如果问题确实是医疗单位的责任,必要时会进行经济补偿或赔偿。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应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如果纠纷仍未能解决,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如果患者或患者的近亲属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单位将根据鉴定结论以及相关法规和制度进行相应处理。
如果病人或家属对一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最终鉴定结论仍然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患者或患者的近亲属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情况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法院的判决结果,将进行相应处理。
未取得药品许可证的处罚措施及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未取得药品许可证的单位应责令关闭,并没收违法药品和违法所得,同时处以罚款。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和处以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罚款,对于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的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在启动次序、委托形式、程序和证据形式上存在差异。首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先于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进行,只有经过技术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才能进行司法鉴定。其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委托范围有限,只能委托当地医学会或省级医学会
医患纠纷发生后,如果双方无法通过交流沟通和行政调解解决,就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而司法解决的前提是要对医疗事故的性质进行认定,判定的方法就是医疗技术的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独立进行,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干涉。鉴定机构由医学会
医疗事故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后,有人故意丢失、篡改、隐藏、伪造、销毁病案和相关资料,且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或者医务人员因极端不负责任导致病人死亡,且情节恶劣构成犯罪;或者医疗单位发生医疗事故后寻衅滋事,扰乱医疗工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