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若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且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予以强制医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百零三条的规定,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决定由人民法院作出。
公安机关在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时,应当起草强制医疗意见书,并将其移交给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或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的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而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人民法院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
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是否进行强制医疗之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当被鉴定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导致其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时,被视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当被鉴定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属于以下情况之一时,被视为具有责任能力: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残等级、康复和后续治疗等因素,长期护理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11项,每项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
法院在强制医疗方面的决策流程以及强制医疗程序的特点和救济途径。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可以申请复议,复议机关是上一级人民法院。强制医疗程序旨在保障公共安全并对精神病人进行必要的医疗,具有适用对象的有限性、决定依赖医疗机构的专业意见等特点。被强制医疗的人或其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详细描述了强制医疗的申请程序,包括公安机关的强制医疗意见书、人民检察院的强制医疗申请以及人民法院的强制医疗决定。同时,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可以采取临时的
中国强制医疗方式的变迁及司法化。传统上,强制医疗方式主要由医疗保护性住院、保安性强制住院和救助性强制医疗三种形式构成,但存在司法审查缺失和行政机关主导的问题。新刑诉法规定强制医疗程序,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标志着该制度从行政化转向司法化。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