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管理是指国家主管机关和企业根据法律规定对商标注册和商标使用进行管理的行为。它包括国家主管机关对商标的行政管理和企业对商标的经营管理两个方面。
广义的商标管理是指国家主管机关和企业对商标注册和商标使用所依法进行管理的行为。它涵盖了国家主管机关对商标的行政管理和企业对商标的经营管理。
狭义的商标管理是指国家主管机关对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的行政管理。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管理主要指狭义的商标管理。
企业应对商标进行分类管理,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实施商标管理监测。这样可以及时提醒企业商标许可期限、商标注册续展、连续未使用等情况,防止商标专用权丧失和商标侵权使用。
企业如需变更注册人名义、地址或其他注册事项,应及时向商标局提交变更申请书。如果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或地址,应将全部注册商标一并变更。
企业如需申请注销注册商标或在部分指定商品上注销商标,应向商标局提交商标注销申请书,并交回原有的商标注册证。如果未交回原有的商标注册证,应在申请书中注明理由。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商标的许可、转让、质押、出资入股等方式处分商标权。
企业许可他人使用注册商标时,必须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该合同应由企业商标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核并经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意。
企业因经营需要转让注册商标时,应将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近似商标一并转让。
企业以商标权进行投资时,应进行商标评估,并在相关投资文件中明确商标出资方式、商标作价额、使用商标的商品品种、数量、时限及区域、商标收益分配、企业终止后商标归属等内容。
企业应加强商标资产管理,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定期委托权威机构对商标价值进行评估,并及时准确确认和计量商标资产。这样可以为企业改组改制、对外合资合作等提供依据,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企业在印制商标标识时应选择有资质条件、信誉好、相对固定的印制单位。在委托印制商标标识时,应与印制单位签订规范的商标印制合同,并明确印版、印模的保管或销毁方式。同时,企业在设计或修改产品标签、包装袋(箱、盒)、宣传画等需要标注注册商标标识的物品时,应由企业商标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查并经企业负责人审核后方可印制。
企业应加强商标标识管理,建立商标标识登记领用制度,明确商标标识保管人员,负责清点商标标识数量,记录标识出入库日期,建立商标标识出入库登记台账。同时,废次商标标识应指定人员负责收集,并按实际数量登记入册,并集中销毁。企业负责人和商标管理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商标标识使用情况。
企业应建立健全商标档案,并长期保存。商标管理人员变动时应及时交接商标档案。商标档案包括注册商标、商标使用、商标管理和商标保护等相关资料。
商标在申请过程中的使用问题。商标使用需符合《商标法》的规定,用于商品等以识别来源。商标在申请过程中可以使用,但不受法律保护。商标注册事项变更需遵守规定,如有不当可撤销。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需核准注册。申请注册和使用商标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使用人应对
餐饮店是否可以加盟的问题,指出只有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等经营资源的企业才能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同时,文章提到了加盟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商标注册证、供货价格以及签订正式合同等。
特许经营合同的宗旨和目的,特许经营项目以及特许经营关系的法律地位。甲方许可乙方在特定区域内使用其独创的“某餐饮公司”中式餐饮特许经营权,开展独家代理业务。合同明确了特许经营权的许可权利、使用方式、许可形式以及甲方的权利和限制。乙方需遵守法律和合同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关于商标禁用的法律规定。包括与国家标志、外国国家标志、政府间国际组织标志等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以及带有民族歧视性、夸大宣传欺骗性、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等不良影响的商标都被禁止使用。商标禁用的理论基础在于不得损害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