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确定一个商标是否驰名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衡量。驰名商标知名度确定如下:
《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五)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当事人主张商标驰名的,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提供下列证据:
(一)使用该商标的商品的市场份额、销售区域、利税等;
(二)该商标的持续使用时间;
(三)该商标的宣传或者促销活动的方式、持续时间、程度、资金投入和地域范围;
(四)该商标曾被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五)该商标享有的市场声誉;
(六)证明该商标已属驰名的其他事实。
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对未在我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
一些驰名商标虽未在中国注册,但其真正拥有者是长期使用并为培养该商标声誉付出努力的经营者,当驰名商标被他人抢先注册或使用时,必然对该驰名商标及其拥有者的正当权益造成损害。因而有必要对商标注册制作出例外规定,即根据具体情况商标权也可因其驰名而取得。
《商标法》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对已经注册的商标,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示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
2、放宽驰名商标注册显著性的要求
如果一个驰名商标原本缺乏显著性,但由于长期广泛使用而广而周知,一般驰给予注册。
3、赋予了驰名商标广泛的排他性权利,给予驰名商标广泛的保护
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不仅仅局限于相同或者类似商品,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的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也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赋予了驰名商标比较广泛的排他性权利,实现了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
侵犯商标权的没收物品处置方式和商标侵权赔偿金额标准。没收物品通常会被销毁,驰名商标会受保护。赔偿金额根据实际损失、侵权人获利或商标许可费确定,如难以确定,则参考相关证据和法院裁定。权利人需举证,侵权人如不提供真实账簿资料,法院可参照权利人主张和证据判
商标间接侵权的种类和法律相关知识。其中提到商标侵权行为包括违法性、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等方面。同时列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规定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包括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等行为。
如何避免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问题。当事人应关注商标注册情况,加强商标标识管理,并考虑注册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以增加保护范围。在商标侵权案件中,被侵权人可以选择在侵权行为地或侵权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一般会采取民事制裁方式处理,包括责令停止侵害
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将案件分为特殊类型和一般类型两类。四川高院对大额诉讼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有管辖权,其他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特定类型如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纠纷案件,以及涉及驰名商标认定和垄断纠纷案件,由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