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商标法 > 商标保护 > 企业如何提供认定驰名商标证据

企业如何提供认定驰名商标证据

时间:2023-11-22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184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驰名商标的品牌价值是非常巨大的,而驰名的商标应该及时申请商标注册,以免被他人恶意抢注,那么企业怎样提供认定驰名商标证据?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企业如何提供认定驰名商标证据

一、认定驰名商标证据的提供

企业在认定其商标为驰名商标时,可以提供以下证据:

  1. 该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服务的合同、发票、提货单、银行进账单、进出口凭据等相关文件。
  2. 该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服务的销售区域范围、销售网点分布、销售渠道和方式的相关资料。
  3. 涉及该商标的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网络、户外等媒体广告、媒体评论以及其他宣传活动的资料。
  4. 该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服务参加的展览会、博览会的相关资料。
  5. 该商标的最早使用时间和持续使用情况的相关资料。
  6. 该商标在中国、国外及相关地区的注册证明。
  7. 商标行政主管机关或者司法机关曾认定该商标为驰名商标并给予保护的相关文件,以及该商标被侵权或者假冒的情况。
  8. 具有合格资质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该商标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报告。
  9. 具有公信力的权威机构、行业协会公布或者出具的涉及该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服务的销售额、利税额、产值的统计及其排名、广告额统计等。
  10. 该商标获奖情况。
  11. 其他可以证明该商标知名度的资料。

二、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

第十三条规定了驰名商标的保护请求:

1. 如果一个商标为相关公众所熟知,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可以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2. 对于相同或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如果复制、摹仿或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3. 对于不相同或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如果复制、摹仿或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第十四条规定了驰名商标的认定要素:

1. 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2. 该商标的持续使用时间。

3. 该商标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4. 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5. 其他因素能够证明该商标驰名的情况。

在商标注册审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商标违法案件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在商标争议处理过程中,商标评审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在商标民事、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需要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此外,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标印衣服侵权的处理方式

    商标印衣服侵权行为的处理方式。对于未构成犯罪的侵权行为,可采取行政和民事责任措施,如责令停止销售侵权商品、收缴并销毁侵权商标标识等。同时,根据《商标法》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进行罚款。被侵权者可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并索赔。当事人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

  • 如何提出商标权异议申诉

    如何提出商标权异议申诉的流程和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在公告期内对注册商标提出异议,商标局会听取双方陈述并调查核实。异议人可在收到准予注册决定后请求宣告该商标无效,如不满商标局的不予注册决定,可在规定时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复审过程中涉及在先权

  • 商标侵权的法律程序

    商标侵权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了起诉程序,包括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诉状,法院审查立案后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上诉流程。其次详述了商标侵权的处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处理商标侵权时应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可能面临相应的罚款。赔偿数额则视权

  • 商标侵权赔偿金额的确定

    商标侵权赔偿金额如何确定的问题。按照商标法规定,赔偿金额基于权利人因侵权所受损失、侵权人获利及商标许可使用费等因素确定,并可在特定情况下考虑赔偿数额的上浮。赔偿数额确定过程中,法院会考虑相关因素如侵权人提供的账簿资料等,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 商标被抢注后高价售卖的合法性问题
  • 一个完整的商标的构成要素
  • 假冒商标罪的判决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