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些驰名商标虽未在中国注册,但其真正拥有者是长期使用并为培养该商标声誉付出努力的经营者。当驰名商标被他人抢先注册或使用时,必然对该驰名商标及其拥有者的正当权益造成损害。因此,有必要对商标注册制作出例外规定,即根据具体情况商标权也可因其驰名而取得。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如果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对已经注册的商标,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示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
如果一个驰名商标原本缺乏显著性,但由于长期广泛使用而广而周知,一般会给予注册。
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不仅仅局限于相同或者类似商品。对于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的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如果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会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也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这样赋予了驰名商标比较广泛的排他性权利,实现了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
驰名商标是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其中,“相关公众”是指与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和与前述商品或者服务的营销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经营者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
根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一) 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 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 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四) 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五) 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销售假冒商标的定罪标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构成商标侵权罪的要件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商标、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情节严重等。对于不同情节,法律有相应的刑罚和处罚形式,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单位犯罪也有相应处罚规定。
驰名商标与注册商标在商标法中的不同概念。注册商标是经过商标管理部门核准注册的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并受法律保护。而驰名商标则是被公众广泛认知的商标,但不一定是注册过的。此外,还介绍了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定义、特点和管理规定。
商标权的注册在先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确定了商标注册申请的先后顺序原则及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初步审定公告以申请在先为原则,商标注册申请会依据不同情况处理。同时,介绍了商标权的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和传来取得两种形式,详细解释了这两种方式的概念及具体实
商标异议程序与合法权益的关系。商标异议程序允许社会公众发表意见,形成社会监督,保护合法权益。任何主体在商标初步审定公告三个月内可提出异议,并需满足一定条件。国内企业或个人可直接办理异议,外国企业或个人则需通过代理组织。异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提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