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救人不当致死有责任
2、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救人是以及时有效施救为原则。但这个及时、有效没有法律上的量化或定性化的规定,同时,在定性操作上也是无法作到准确、科学、合理的判定,所以在追究法律后果或责任后果时往往很难把握。当然,明显的超过了合理或合乎常理常的作法,可以作为未准时或及时施救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后果。对待这样的问题须把握以下几点:
(1)要合理把准及或及时的时间与行为现象。比如发现情况或接到救助时,相应的施救组织或机关本应是半小时到场是合理时间,而拖延到两小时以上,这就属于不及时了。
(2)准确把握施救组织或机关是否承担了法律或社会(政府)赋予的必须施救责任。非承担责任单位或组织没有责任,即使见死不救也是道义的遣责,而真正受到法律追究的判例还鲜见。
(3)考虑情节与条件因素。比如医院的医生对于急救病危患的人为故延、怠于处理造成了不利后果,对于这种眇视生合与淡漠人性的作法,不仅要道义上遣责还要追究失职失责的法律后果;而由于客观条件不具备或缘于障碍不能作为时则不应承担责任。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即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导致的民事责任。包括其定义、法律规定及相关原则,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列举了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缔约过失情形,如恶意磋商、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等,并强调当事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打群架致人死亡案件中从犯的刑事责任。文章指出,涉嫌故意伤害罪的主犯可能被判处严厉刑罚,包括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对于从犯,其刑事责任取决于主犯的情况,可能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文章还提到了共同犯罪中主犯和从犯的定义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刑事责任考虑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对于造成重大事故并逃逸的行为,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逃逸情节特别恶劣,可以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致人死亡,可以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且负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构成交通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