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规定,拟上市公司的股权必须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所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得涉及重大权属纠纷。证监会要求拟上市公司的股东持股不得存在委托持股、信托持股、工会持股以及超过200人持股的情况。
如果涉及多个投资主体,为了平衡和协调各方的利益,建议投资主体(个人)共同出资成立有限公司或合伙企业,并通过该有限公司或合伙企业持股。这样可以便于统一管理和协调,尽量确保“一个声音说话”,“一个公章表决”,而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个人所得税的筹划空间方面,如果个人直接持股,在出售股票时需要根据《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详见附件1)计算纳税额,即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而通过公司或合伙企业持股,则可以延缓避税和合理节税。例如,对于合伙企业本身而言,其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在实际分配时,由合伙企业的投资主体分别缴纳税款。
选择以公司或合伙企业持股的方式,可以在未来变现时在公司或合伙企业层面进行变动,而无需直接在拟上市公司层面进行变更。因为在拟上市公司层面进行变更需要获得多个审批部门的同意(例如涉及外资的需要省级以上商务部门的批准,涉及内资的需要省级以上工商部门的批准),同时还需要修改公司章程等,程序非常繁琐。通过以公司或合伙企业持股,可以更便于对持有的拟上市公司股份进行质押、信托和融资贷款等各种合理融资安排。
以公司或合伙企业持股的方式,在设计股权激励计划时,可以通过设立持股公司的方式,在持股公司层面上设计股权激励计划。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对所投资公司股权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对激励对象的约束机制。
股份分红与利润分红的区别。股份分红是投资者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后享受的分红权益,可采用现金或股票形式派发;而利润分红则是企业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总利润作为分红基金,根据雇员业绩状况确定分配数额,以红利形式发放给劳动者。两种分红方式存在明显的不同。
公司章程的制定目的、背景注册信息、公司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及股东信息等内容。该公司变更为永久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规范公司的组织与行为及股东间权利义务关系。同时明确了公司的宗旨和经营范围。
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给市场金融机构的现象及其对股东变更的影响。股权质押可能导致控股权转移,使上市公司面临经营管理不稳定和持续稳定性风险。特别是金融机构再次转让股权,会进一步放大风险。同时,质押权人对股份的实际控制也会引发上市公司治理问题。
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法律区别。两者定义不同,发债主体和偿债主体也不同。可交换债券的发债主体是上市公司的股东,而可转换债券的发债主体是上市公司本身。此外,它们在发债目的、所换股份来源、对公司股本的影响、抵押担保方式、转股价的确定方式、转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