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类型 > 上市公司 > 公司发行新股应符合的条件

公司发行新股应符合的条件

时间:2020-05-25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3612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公司符合上市条件的,都会选择上市以筹集资金,上市上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公司上市后,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发行新股的,那么公司发行新股应符合的条件?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公司发行新股应符合什么条件

公司发行新股,就是向投资者筹集新的股本,因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经募足,并间隔一年以上。这是因为新股发行是在已有股份发行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前一次未能募足,表明投资者对其缺乏信心,就不应展开新的募股;间隔一年以上,就是对已募集的资金的使用效益有一个考察期,让投资者能衡量对这个公司有无增加投资的价值。

2、公司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这是要求发行新股的公司有稳定的盈利能力,能够使投资者有投资的价值,利于维护投资安全;对一些经营不佳的公司,不应让其以发行新股的方式圈取投资者资金,使投资者受损。

3、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这是要求发行新股的公司必须是信誉良好、无虚假行为的公司,公司真实的、准确的会计信息,也是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必要措施。

4、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到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这是要求发行新股的公司对所募集的资金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这里所指的预期并不是随意估算,而是有可行性的。

二、公司发行新股的方式有哪些

发行新股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向社会公开募集,另一种是向原有的股东配售,也称配股。这两种方式,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同时运用,就是在一次发行新股时,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向原股东配售,同时将另一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

公司发行新股,就是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作了设立发行即作了首次公开募集股份之后,如果再次公开募集股份,发行股票,就算作新股发行;或者是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几次发行股票,那么最近的一次发行对已经发行了的股票来说,就是新股发行。

三、非公开发行的条件是什么

非公开发行股票是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特定对象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特定对象符合股东大会决议规定的条件;

(2)发行对象不超过十名。发行对象为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应当经国务院相关部门事先批准。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

(2)本次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认购的股份,36个月内不得转让;

(3)募集资金使用符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10条的规定;

(4)本次发行将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的,还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其他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权转让协议

    股权转让协议的详细内容,包括股权转让的标的、受让价款及支付、与股权转让相关的权利义务转让、股权转让有关费用的负担、有关股东权利义务包括公司盈亏的承受、违约责任、协议的变更和解除以及生效条款及其他相关规定。协议约定了甲方将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乙方

  • 非法采矿的法律后果及财产责任

    非法采矿行为的法律后果及财产责任。包括刑事责任中的罚金和没收财产,行政责任中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以及民事责任中的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等。在财产责任存在冲突时,民事财产性责任将优先承担。旨在惩罚违法行为,保护国家财产,维护社会秩序和受害人的合

  • 有效政府理论

    有效政府理论的重要性,指出有效政府是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需要积极保障公民权利,矫正外部效应,并补偿特别行政支出。同时,国有资源的使用必须坚持有偿原则,以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提高配置效益。

  • 公司公开发行债券募集的资金用途变更的法律规定

    公司公开发行债券募集的资金用途变更的法律规定。按照《证券法》要求,资金需按招股说明书所列用途使用,改变用途需股东大会决议。公司发行债券需满足净资产、累计债券余额、利润、产业政策和利率等条件,且资金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股票

  • 股权挂牌是否能够融资
  •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比较体现在哪些方面
  • 上市公司的定义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