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涉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纠纷的法律适用股份合作制企业既不同于有限责任公司,也不是合伙企业,审理该案件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章程,参照国家体改委《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意见》(1997年8月6日发布)。
2、涉及企业改制而发生公司纠纷的法律适用
涉及企业改制而发生的公司纠纷分为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和基于改制后公司法律关系发生的民事纠纷。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包括企业改制过程中发生的民事纠纷和因企业改制涉及他人民事权益而引发的民事纠纷,该类民事纠纷应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造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基于公司法律关系发生的民事纠纷应当适用《公司法》。
3、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如何适用《公司法》
《公司法》第十八条规定,"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适用本法,有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据此,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纠纷应当首先适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外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上述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适用《公司法》。
4、公司章程与《公司法》条款规定不一致时的法律适用原则
公司章程是股东之间协议,是公司的组织准则与行为准则,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公司章程即具有法定约束力。公司章程与《公司法》条款规定不一致时,应当结合具体案件判定所涉及法条的性质是否属于强制性规定,凡所涉法条不属于强制性规定的,即不影响公司章程效力。
股权受让操作中的法律要点。股权受让人在进行股权受让前需要进行公司调查,包括注册合法性、财务审计、权利负担和商业信誉等方面的调查。股权受让分为股东间转让和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两种情况。办理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具有法律意义,对抗第三人,公司有义务办
股权质押未办理质押登记的法律效力问题,以及股份公司股权转让及质押登记的监管难题。讨论了不同股东管理方式下的股份公司股权转让和质押问题,指出工商行政机关对未办理股权登记托管的股份公司的监管存在真空。同时,强调了公司对于股东的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并建议执法
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要求。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无需公告,但在股权转让过程中需注意查阅工商登记资料、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防范支付风险、完成股权转让后的手续,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变更的登记要求。在股权转让协议中应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包括转让份额、价格、交割日
股权质押与股权变更的法律关系。依据法律规定,可转让的股份和股权可作为质押标的。股权转让限制分为依章程和依合同的两种类型。依章程的限制基于公司章程设定条件,而依合同的限制则根据合同约定对股权转让进行限制。文章还进一步阐述了这两种限制的具体内容和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