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申请人向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局窗口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
第二步:工商局进行初审,如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当场出具《登记决定通知书》或者《受理通知书》。如需要核实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工商管理局将出具《企业登记材料需要核实事项告知书》,并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或驳回申请的决定。
第三步:在5个工作日后(核实事项除外),申请人凭《登记决定通知书》到发照窗口换发《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公司加盖公章)。
2、公司签署的《公司股东(发起人)出资情况表》(公司加盖公章)。
3、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公司加盖公章)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本人签字),需标明具体委托事项、被委托人的权限和委托期限。
4、公司章程修正案(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
5、股东或发起人名称或姓名变更证明;企业提交名称《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复印件;事业法人、社团法人提交有关登记机关准予变更的证明;自然人提交公安部门的证明。
6、新股东或发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明;企业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事业法人提交事业法人登记证书复印件;社团法人提交社团法人登记证复印件;民办非企业单位提交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复印件;自然人提交身份证复印件。
7、公司营业执照副本。
根据《继承法》规定,遗产仅指被继承人的私人财产,与身份相关的权利不在继承范围内。因此,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因死亡产生继承问题时,继承的只是股权中相应的财产权益,而与身份相关的表决权、决策权等股权无法继承。
由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的上限限制,导致参与职工持股计划的人数与法定要求发生冲突。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通常采取隐名股东的形式,其中部分人登记为显名股东,其他出资者则作为隐名股东。隐名股东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分取红利,但在工商登记中不显示其身份。
如果公司股东人数尚有空间,或显名股东发生变化需要隐名股东浮出水面,或显名股东和隐名股东发生纠纷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股东的变更,将隐名股东显现出来成为“名副其实”的股东。这种股东变更是一种确权行为,不涉及其他股东主张优先购买权的问题。
股东知情权的内容、理论依据以及我国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股东知情权包括查阅权、质询权、公司检查人选任请求权和诉讼救济请求权等。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完整逻辑体系,存在对股东质询权不明确和外部检查人选任权缺失等问题。
公司与老板个人借款的还款方式及如何识别公司人格混同问题。公司以其全部资产承担债务责任,包括组织机构、经营业务和财产方面的混同情况需注意。要辨别公司人格混同,可通过查询企业信息、收集交易信息等方式寻找证据。对于债的混同风险,可要求对方提供充分保证并及时
公司法对股份转让的各种限制。其中包括发起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国家股的转让限制以及股东名册变更登记的限制等。另外,离职人员的股份转让和国有企业股票交易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受让人和抵押权的限制也需遵循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股东出资不到位需要承担的责任。股东如未按规定缴纳全部出资,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需补充缴足未到位的出资额并支付违约金,且在公司对外负债时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行政责任方面可能会面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若存在虚假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