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股东权利 > 技术入股公司法规定内容怎样

技术入股公司法规定内容怎样

时间:2024-02-18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382

技术入股公司法规定的内容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7条的规定,股东可以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然而,法律和行政法规明确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于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进行评估作价并核实其价值,不得高估或低估。如果法律和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具体规定,应遵循相关规定。

公司法技术入股的注意事项

教训一:与资本合作时工资问题

在技术与资本合作时,应注意不要接受过低的工资。如果项目成功或失败,技术人员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与资本合作时,应按市场标准支付工资,不应过低。工资在企业成本中通常占10%-15%,如果工资过低,企业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避免重蹈去年的覆辙,去年我的家庭收入变成了负5万元。

教训二:技术入股协议的公证和律师审查

签订技术入股协议时,必须要求公证处公证或直接转到个人名下。如果对方不同意公证,即使项目再好也不应继续合作,因为这样会埋下矛盾的种子。最好请律师审查协议,分析可能存在的争议。例如,我之前签订的协议中“无偿”一词犯了大错,技术入股并非无偿,而是有偿的。当时过于信任对方,现在对方反悔不认账,不得不通过法院起诉,这带来了很多麻烦。

教训三:保留核心技术的问题

是否需要保留自己的技术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对我来说,我选择毫无保留。合作过程中也有很多人提醒我最好保留一手,但我觉得这样做不道德。对于未来的合作,我仍然会毫无保留。然而,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现在我认为,关键技术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失去了关键技术,技术人员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我与合作伙伴合作后,他又招聘了几个人来维护那个产品。主要原因是我过快地公开了核心技术,导致在资本面前变得不重要,而且还要分红和占股份,当然会被淘汰。

教训四:技术与资本合作中的地位问题

在技术与资本合作中,如果对方将技术人员视为普通员工而非股东或合作者,建议技术人员不要继续合作,项目完成后必定会解散。这一点可以通过合作细节体现出来,如财务管理、购买元器件需要征得批准等。如果技术人员没有权限,为什么要在小公司工作呢?在这里学不到什么,供应商不会与你洽谈,因为你没有决策权,客户也不会找你,根本无法成长,只会被抛弃。我与他人合作时,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是事后总结出来的。

教训五:技术与资本合作中的风险

现在回想起来,资本合作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出身的资本,这种合作比较吝啬,但没有太多花花肠子,容易成功,对技术人员有好处,风险较小。另一种是市场出身的资本,这种合作开始时很慷慨,但越来越吝啬,而且非常阴险。个人认为风险较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股东知情权的内容、理论依据以及我国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股东知情权包括查阅权、质询权、公司检查人选任请求权和诉讼救济请求权等。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完整逻辑体系,存在对股东质询权不明确和外部检查人选任权缺失等问题。

  • 公司与老板个人借款的还款方式

    公司与老板个人借款的还款方式及如何识别公司人格混同问题。公司以其全部资产承担债务责任,包括组织机构、经营业务和财产方面的混同情况需注意。要辨别公司人格混同,可通过查询企业信息、收集交易信息等方式寻找证据。对于债的混同风险,可要求对方提供充分保证并及时

  • 股东出资不到位一般要承担哪些责任

    股东出资不到位需要承担的责任。股东如未按规定缴纳全部出资,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需补充缴足未到位的出资额并支付违约金,且在公司对外负债时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行政责任方面可能会面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若存在虚假申报

  • 股东会决议对股东罚款是不是有效,法律依据是什么

    股东会决议对股东罚款的合法性及法律依据。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股东间没有管理或从属关系,股东大会原则上无法对股东进行处罚。股东完成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义务后,并不受股东大会决议的处罚。但是,如果公司章程有特别规定或授权,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股东会决议不必

  • 公司股东出资比例纠纷范文
  • 母公司和控股股东的区别
  • 公司股东退股怎么退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