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出资是指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未按照法定要求交付货币、实物或转移财产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欺骗其他发起人或股东进行投资。
1. 利用估价不当的方法进行虚假出资:除了货币形式外,我国的出资方式还包括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其中,实物、工业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出资方式需要进行估价。虚假出资者常常指示估价机构高估价格,以达到虚假出资的目的。
2. 利用虚假验资方式进行虚假出资:由于验资是由中介机构进行的,投资者往往通过中介机构提供的虚假验资报告来实现虚假出资。
3. 抽逃出资:投资者在使用借贷、租赁财产和设备等方式出齐注册资本后,通过各种手段将资金转移,使公司成为一家虚假的空壳公司。
(1) 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前,股东之间的出资协议对签订股东具有合同约束力。如果股东违反出资协议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即构成违约,应继续履行出资义务或承担解除出资合同、公司不能成立的法律责任。
(2) 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股东受公司章程的约束,公司章程对全体股东和公司本身的行为具有契约性质。其中,章程中关于出资部分的规定对股东的出资承诺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公司法》第28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违反公司章程未足额出资,需要对公司承担出资补足责任,并对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已足额出资的股东可以以违约为由向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追偿。
(1) 如果各股东实缴的注册资本总额未达到法定最低限额,公司将不具备法人资格,股东将失去有限责任的保护。根据《公司法》第31条的规定,无论股东是否已履行出资义务,各股东都要对公司债权人承担互负连带责任,股东之间被视为合伙关系。
(2) 如果各股东实缴出资总额未达到公司章程规定的数额,但已达到法定最低限额,公司将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股东将受到有限责任的保护。虚假出资的股东应在实缴资本与应缴资本的差额范围内向公司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已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无法清偿的范围内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3) 当存在多个股东都存在虚假出资,但未导致公司注册资本低于法定最低限额的情况下,各股东应根据其实际出资额与应出资额的差额共同承担公司债务。
(4) 根据《公司法》第31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如果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值显著低于公司章程规定的价值,出资人应补足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虚假出资的认定及法律责任。首先定义了虚假出资,并描述了其行为特征;然后阐述了单位虚假出资的主要表现;接着说明了虚假出资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最后提到了虚假出资的立案追诉标准。
公司出资时资产评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首先,中介机构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评估结果不被认可,影响公司设立。其次,评估不实风险涉及股东出资的实物和无形资产等价值评估,关系到注册资本和股权比例。最后,还讨论了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评估不实和出资财产权利瑕疵等法
股东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对于违反出资义务、权利不得滥用义务和违反决议规定的股东,将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出资不足的股东应补足差额并承担连带责任,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股东将被罚款。滥用权利的股东需承担赔偿责任,逃避债务的股东需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违
我国公司法关于认缴期限未届至股东是否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股东在认缴期限内通常不承担连带责任,但如果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则例外。文章还详细解释了虚假出资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判断股东是否存在虚假出资时,原则上应由债务人承担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