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东虚假出资的民事责任中,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案件的法律要件事实的证明责任是由谁来承担呢?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证明责任在原告和被告之间进行分担。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民事诉讼的有序进行并提高效率。这里的“主张”指的是具有实体或程序意义的法律事实,而不是主观态度或意见。一般来说,当事人提出某种事实声明后,构成了一种主张。而对方当事人的单纯否认并不构成新的主张;如果对方当事人进行积极抗辩,则构成新的主张。根据这一规定,举证责任是根据当事人在诉讼中主张的事实来确定的,即先主张事实,然后对所主张的事实负举证责任。对于股东虚假出资的举证责任,应由已出资股东、公司及债权人主张股东存在虚假出资行为的当事人承担。
(一)对于已出资股东为原告的诉讼:已出资股东需要向法院提供其他股东虚假出资的事实。如果该股东无法举证自己在公司设立时已足额缴纳出资,并且未能提供将验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的证明,即承担败诉的责任。这符合虚假出资行为的法律特征。
(二)侵犯公司利益引起的诉讼:作为法人的公司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因此,需要法定代表人、董事会(对于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为执行董事)、监事会(对于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为监事)代表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股东存在虚假出资的事实。同样,该股东需要承担证明自己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责任。
(三)以债权人为原告提起的诉讼:债权人作为与公司进行交易的第三方,如果主张公司股东出资不到位,当然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但是,由于出资的主要证据材料应当保存在公司或出资人手中,债权人在取证上存在困难。根据《证据规定》第七十五条的规定:“有证明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因此,只要债权人能够提供初步证据或相关证据线索,能够合理怀疑股东出资存在虚假行为,就不需要达到民事诉讼上的证据优势证明标准。
总之,对于股东虚假出资的举证责任,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由于原告的不同,具体的举证责任分配也有所不同。
虚假出资减资行为的法律责任。虚假出资行为涉及公司发起人、股东未按照法定要求交付货币、实物或转移财产权,严重者可构成虚假出资罪,受到刑法处罚。文章还阐述了立案追诉标准,包括虚假出资数额、抽逃出资数额、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明确法律责任有助于维护公司和股
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与诚信义务。忠实义务要求董事以公司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不得追求个人或他人利益;诚信义务则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要求董事在履行职责时平衡公司利益、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虽然两者有重合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董事在行动时需遵守这两项义
中国《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定以及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情况。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各方提供证据,如用人单位不认同职工工伤认定,需承担举证责任。在特殊侵权诉讼和劳动争议案件中,也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按照法律规定,由特定一
刑事附带民事审判程序的流程。包括告知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赔偿要求的提出和记录、立案审查、送达和答辩、传票和出庭、举证责任、调解和调解书、开庭审理、判决书以及诉讼费用等方面。整个审判程序旨在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并参照民事审判程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