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东虚假出资的民事责任中,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案件的法律要件事实的证明责任是由谁来承担呢?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证明责任在原告和被告之间进行分担。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民事诉讼的有序进行并提高效率。这里的“主张”指的是具有实体或程序意义的法律事实,而不是主观态度或意见。一般来说,当事人提出某种事实声明后,构成了一种主张。而对方当事人的单纯否认并不构成新的主张;如果对方当事人进行积极抗辩,则构成新的主张。根据这一规定,举证责任是根据当事人在诉讼中主张的事实来确定的,即先主张事实,然后对所主张的事实负举证责任。对于股东虚假出资的举证责任,应由已出资股东、公司及债权人主张股东存在虚假出资行为的当事人承担。
(一)对于已出资股东为原告的诉讼:已出资股东需要向法院提供其他股东虚假出资的事实。如果该股东无法举证自己在公司设立时已足额缴纳出资,并且未能提供将验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的证明,即承担败诉的责任。这符合虚假出资行为的法律特征。
(二)侵犯公司利益引起的诉讼:作为法人的公司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因此,需要法定代表人、董事会(对于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为执行董事)、监事会(对于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为监事)代表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股东存在虚假出资的事实。同样,该股东需要承担证明自己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责任。
(三)以债权人为原告提起的诉讼:债权人作为与公司进行交易的第三方,如果主张公司股东出资不到位,当然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但是,由于出资的主要证据材料应当保存在公司或出资人手中,债权人在取证上存在困难。根据《证据规定》第七十五条的规定:“有证明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因此,只要债权人能够提供初步证据或相关证据线索,能够合理怀疑股东出资存在虚假行为,就不需要达到民事诉讼上的证据优势证明标准。
总之,对于股东虚假出资的举证责任,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由于原告的不同,具体的举证责任分配也有所不同。
虚假出资的认定及法律责任。首先定义了虚假出资,并描述了其行为特征;然后阐述了单位虚假出资的主要表现;接着说明了虚假出资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最后提到了虚假出资的立案追诉标准。
工伤认定的相关程序和争议解决办法。包括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的调查核实、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工伤认定的时间限制以及申请流程。同时,也阐述了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工伤认定时,应承担的费用和责任。文章旨在为工伤性质争议提供明确的解决途径。
公司法的修改对虚假出资罪的影响。修改后的公司法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和出资金额要求,股东无需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出资,并且取消了验资和实收资本的登记要求。然而,特殊公司的虚假注册资本和虚假出资行为仍然可能构成犯罪,例如商业银行等需要实缴出资的公
公司破产股东的责任。文中提到,股东如果存在虚假或抽逃出资等不当行为,需承担对公司债务的连带责任。股东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发起人也需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足出资,如果非货币财产出资不足,发起人需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