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发起人有义务及时、足额出资,并对其出资财产质量瑕疵和权利瑕疵承担担保责任。如果发起人的出资存在瑕疵,他不仅要对及时、足额出资的守约发起人承担违约责任,还要对公司承担资本充实责任,包括补缴出资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出资瑕疵的发起人拒绝充实公司资本,公司有权请求其他发起人对其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发起人不充实公司资本,公司的债权人可以依法提起代位权诉讼,要求发起人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在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虽然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发起人责任,但发起人实际上是设立中公司债务的保证人,发起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准合伙关系。因此,无论是股份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发起人,都应对公司不能成立时的债务和费用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不能成立时,发起人有责任返还认股人已缴纳的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这意味着,在公司设立失败时,认股人优先于发起人取回已缴股款。认股人与设立中公司的债权人处于同一法律地位。如果发起人将认股人已缴的股款用于公司设立活动,发起人也需要偿还认股人的股款。这一规定适用于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公司的情况,而不适用于以发起方式设立股份公司或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情况。如果在返还认股人出资和清偿债权人之后还有剩余资产,可以根据发起人内部的约定比例或出资比例,在发起人之间分配剩余资产。
根据公司法规定,如果发起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因过失损害了公司利益,应当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适用于公司成功设立的情况。发起人只有在设立公司过程中有过错且损害了公司利益时,才需要对公司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发起人没有过错,即没有责任;如果只有部分发起人有过错,无过错的发起人不需要对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所有发起人都有过错,他们需要对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一责任的目的是确保设立中公司的利益免受发起人或实际筹设人的伤害。尽管该条款使用了"过失"的概念,但根据解释规则,该条款也适用于发起人存有恶意的情况。过失是一种过错,而恶意更是一种过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公司法解释(三)》,如果发起人在履行公司设立职责时造成他人损害,在公司成立后受害人可以请求公司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如果公司未成立,受害人可以请求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果公司或无过错的发起人承担了赔偿责任,他们可以向有过错的发起人追偿。
公司成立后,发起人的定义及与股东的关系。我国法律未明确规定发起人的定义,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台湾观点以是否签名盖章于章程作为发起人标准,我国大陆则强调发起人在发起人协议上的签名及实际参与公司设立行为。同时,对于发起人的法律关系,需要考虑保护交易安全,
原始股的相关知识。原始股是公司上市前发行的股票,在中国被视为盈利机会。购买原始股需注意承销商资格、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股票用途、企业负债情况、溢价发售比例和预测分红股利等方面。投资者应避免集中投放,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来减少风险。
企业法人章程的要求和内容,包括章程应包含的基本事项和联营企业法人的特定内容。还介绍了某一研究院型企业的基本情况、宗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组织和管理机构以及职工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情况。
公司法对股份转让的各种限制。其中包括发起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国家股的转让限制以及股东名册变更登记的限制等。另外,离职人员的股份转让和国有企业股票交易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受让人和抵押权的限制也需遵循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