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成立后发起人对第三人的责任
在公司设立过程中,涉及到以下几种类型的第三人:
第一种是与作为设立公司重要关系人的发起人进行交易的合同债权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为了保证设立事务的顺利进行,需要签订一系列的契约,如租赁契约、雇佣契约等。
第二种是因公司发起人的设立行为而受到损害的侵权债权人。
第三种是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设立时的认股人。在公司设立中,认股人认购股份后,成为设立中的公司的社员,并在公司成立后成为公司的股东。尽管认股人在形式上与发起人类似,但在公司设立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掌握与发起人相同的对公司设立事务的控制和信息优势,因此处于较弱势的地位。
为了保护认股人的合法利益,激励其对公司的投资热情,公司法赋予认股人第三人的地位,并加以特别保护,尤其在公司设立失败的情况下。
发起人的债务连带责任是指公司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后对公司设立过程中产生的债务负有连带责任。对于这种责任,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这些债务是由公司设立的必要行为引起的。如果是发起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与他人进行的交易,而非为了设立公司的必要,那么公司成立后将不予认可,由发起人自己承担责任。
其次,这种责任是成立后的公司和发起人共同承担的连带责任。根据设立公司与成立后公司的“同一体”原则,发起人的设立行为可以视为成立后公司的行为,因此由公司和发起人共同承担责任。然而,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后仍要与公司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连带责任是指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发起人实施公司设立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导致第三人受到损害时,与成立后的公司一起对第三人负连带赔偿责任。对于这种责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第三人的损害必须发生在发起人执行公司设立事务的过程中。如果发起人的行为不属于公司设立行为,那么发起人自己要对侵权行为负责。
其次,第三人的损害行为必须符合民法上侵权行为的一般要件。
最后,这种责任由发起人和成立后的公司共同承担,与债务连带责任相同。
在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设立的情况下,公司发起人还需要履行证券法上规定的义务。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发起人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如果发起人未能履行或未能充分履行上述义务,那么在公司成立后,发起人仍需要向善良认股人承担赔偿责任。
2. 公司设立失败时发起人的责任
公司设立失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公司无法成立的情况。公司设立失败后,涉及到的权利和义务由谁来承担呢?当设立中的公司不再存在时,发起人之间只存在由发起人协议或章程形成的合伙关系。因此,在公司设立失败时,发起人承担责任的基本原则是:发起人对其发起行为产生的后果负有无限连带责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发起人需要对公司设立过程中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有连带责任。
理论上,认股人在交纳股款后已成为设立中的公司的社员,当公司设立失败后,他们本应只能分得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然而,为了加强对认股人的保护,公司法将他们置于与债权人相同的第三人地位。因此,当公司设立失败时,认股人有权要求返还股款并加算利息。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其与公司的连带责任要件。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参加民事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全面负责,并接受监督。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他人代行职责,但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兼任另一公司法人的法定代表人需经过审核。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具有法律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股份转让的相关规定,阐述了股东在股份转让过程中无需处理公司的债权债务,并详细说明了股份转让的限制条件,包括发起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转让限制以及国家股转让的法律规定。同时,提到了股东在特定情况下不得转让股份的规
公司设立的主要两种方式: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发起设立是由发起人自行认购公司全部或首期发行股份的方式,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而募集设立仅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可通过向社会公开或特定对象募集股份的方式设立。为了防止损害投资者利益,发起人认购的股份在
公司章程的总则、经营宗旨和范围以及股份相关内容。公司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规成立,注册资本明确,为永久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经营宗旨是服务业主,报效社会,经营范围涉及物业管理、租赁、园林绿化、机电维护等。股份采取股权登记形式确认,发行的股份均为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