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资产重组涉及发行股份的该如何处理
时间:2024-09-18 浏览:4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重大资产重组是进行资产交易,导致公众公司的业务、资产发生重大变化的资产交易行为。那么在重大资产重组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发行股份的问题,这要如何处理呢?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大资产重组中发行股份的处理方式
一、《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规定
根据《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第九条,如果发行对象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具体发行对象和认购价格或定价原则应由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决议确定,并经股东大会批准:(一)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控制的关联人;(二) 通过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取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投资者;(三) 董事会拟引入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认购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根据《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第十条,如果发行对象不符合上述规定,上市公司应在取得发行核准批文后,按照竞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和发行对象。认购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
二、重大资产重组中的股份锁定期安排
除了法定要求的锁定期为36个月和12个月之外,在实际操作中,重大资产重组往往存在自愿延长锁定期并分期解锁的安排。
三、股份锁定方案设计
在设计股份锁定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各利益主体的需求,并满足监管要求。分期解锁安排通常出现在向第三方购买资产的情况下。根据《重组办法》等规定,交易对方的法定锁定期为12个月。然而,交易对方可以自愿延长全部或部分股份的锁定期,并采取分期解锁的方式。这样设计的考虑是为了确保锁定的股份能够覆盖业绩补偿期,并保障交易对方能够适时变现并获得投资回报。证监会审核时关注的是锁定期安排是否能够实现业绩承诺补偿,避免交易风险和未来上市公司股价波动风险。因此,在设计分期解锁的锁定期时,应尽可能覆盖整个业绩承诺补偿期,并确保未解锁股份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补偿风险。锁定期和分期解锁的主体可以是标的公司的全体股东、部分股东,也可以是标的公司的控股股东。基本原则是交易对方持有的股份是否足以覆盖全部或大部分业绩承诺补偿风险。在设计方案时,为了减轻股东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者的股份锁定和补偿义务,还可以选择在发行股份之外提供部分现金。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成立后,发起人是否可以不是股东?
公司成立后,发起人的定义及与股东的关系。我国法律未明确规定发起人的定义,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台湾观点以是否签名盖章于章程作为发起人标准,我国大陆则强调发起人在发起人协议上的签名及实际参与公司设立行为。同时,对于发起人的法律关系,需要考虑保护交易安全,
-
什么是原始股
原始股的相关知识。原始股是公司上市前发行的股票,在中国被视为盈利机会。购买原始股需注意承销商资格、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股票用途、企业负债情况、溢价发售比例和预测分红股利等方面。投资者应避免集中投放,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来减少风险。
-
新三板:重要条件和资产重组
新三板市场的重要条件和资产重组相关的问题。首先,强调了主营业务突出是主办报价券商推荐的重要条件,并详细说明了资产重组的原则和方式。接着,讨论了持续经营的保障和资产重组的具体措施。随后,文章讨论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身份和股权激励的问题,以及资金占用问题的解
-
企业法人章程的要求和内容
企业法人章程的要求和内容,包括章程应包含的基本事项和联营企业法人的特定内容。还介绍了某一研究院型企业的基本情况、宗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组织和管理机构以及职工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情况。
-
公司法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资格
-
公司改制重组咨询
-
挂牌公司购买或出售资产,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