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资产重组涉及发行股份的该如何处理
时间:2024-09-18 浏览:5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重大资产重组是进行资产交易,导致公众公司的业务、资产发生重大变化的资产交易行为。那么在重大资产重组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发行股份的问题,这要如何处理呢?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大资产重组中发行股份的处理方式
一、《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规定
根据《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第九条,如果发行对象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具体发行对象和认购价格或定价原则应由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决议确定,并经股东大会批准:(一)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控制的关联人;(二) 通过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取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投资者;(三) 董事会拟引入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认购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根据《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第十条,如果发行对象不符合上述规定,上市公司应在取得发行核准批文后,按照竞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和发行对象。认购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
二、重大资产重组中的股份锁定期安排
除了法定要求的锁定期为36个月和12个月之外,在实际操作中,重大资产重组往往存在自愿延长锁定期并分期解锁的安排。
三、股份锁定方案设计
在设计股份锁定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各利益主体的需求,并满足监管要求。分期解锁安排通常出现在向第三方购买资产的情况下。根据《重组办法》等规定,交易对方的法定锁定期为12个月。然而,交易对方可以自愿延长全部或部分股份的锁定期,并采取分期解锁的方式。这样设计的考虑是为了确保锁定的股份能够覆盖业绩补偿期,并保障交易对方能够适时变现并获得投资回报。证监会审核时关注的是锁定期安排是否能够实现业绩承诺补偿,避免交易风险和未来上市公司股价波动风险。因此,在设计分期解锁的锁定期时,应尽可能覆盖整个业绩承诺补偿期,并确保未解锁股份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补偿风险。锁定期和分期解锁的主体可以是标的公司的全体股东、部分股东,也可以是标的公司的控股股东。基本原则是交易对方持有的股份是否足以覆盖全部或大部分业绩承诺补偿风险。在设计方案时,为了减轻股东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者的股份锁定和补偿义务,还可以选择在发行股份之外提供部分现金。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良资产企业重组的条件与程序
不良资产企业重组的条件与程序。不良资产企业重组需满足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或资产净额等条件之一,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重组流程包括清产核资、征求各方意见、达成兼并意向、政府审批、签署协议、实施兼并等步骤。涉及特殊行业或大型企业的兼并需报省经贸委等部门审核。
-
法定代表人与公司连带责任的要件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其与公司的连带责任要件。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参加民事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全面负责,并接受监督。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他人代行职责,但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兼任另一公司法人的法定代表人需经过审核。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具有法律效
-
股份转让债权债务的处理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股份转让的相关规定,阐述了股东在股份转让过程中无需处理公司的债权债务,并详细说明了股份转让的限制条件,包括发起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转让限制以及国家股转让的法律规定。同时,提到了股东在特定情况下不得转让股份的规
-
公司设立的方式
公司设立的主要两种方式: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发起设立是由发起人自行认购公司全部或首期发行股份的方式,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而募集设立仅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可通过向社会公开或特定对象募集股份的方式设立。为了防止损害投资者利益,发起人认购的股份在
-
第一章、公司章程总则
-
股份转让后债权债务的承接问题
-
危险品公司注册的条件和资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