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只对缔约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对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不产生法律约束力。合同相对性的内容包括:
1、主体相对
主体相对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合同关系是仅在特定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因此只有合同关系当事人之间才能相互提出请求,非合同关系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提出诉讼。此外,合同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和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合同无关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及诉讼。
2、内容相对
内容相对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合同规定的权利,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更不负担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在双方合同中,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权利义务相互对应,互为因果,呈现出“对流状态”,权利人的权利须依赖于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根据合同内容的相对性,可以引申出几个具体规则。首先,合同赋予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原则上并不及于第三人,合同规定由当事人承担的义务一般也不能对第三人产生拘束力。其次,合同当事人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最后,合同权利与义务主要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法律的特殊规定即为合同的相对性原则的例外。
3、责任相对
责任相对指违反合同的责任的相对性包含三个方面:
首先,违约当事人应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违约后果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其次,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债务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仍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债务人在承担违约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债务人为第三人的行为负责,既是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体现,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所必须的。
最后,债务人只能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应向国家或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
民事合同生效的基本条件包括: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综上所述,合同相对性是容易理解的。合同是由两个或更多民事主体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于合同当事人来说,合同对方就是合同相对方。在民事合同产生法律效力后,如果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应尽的义务,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赠与合同与赠与行为的区别。赠与合同要求双方达成一致意思,签订合同形式且赠与需无偿。而赠与行为则不需签订合同,可通过口头约定等方式完成,本质也是无偿性。两者在法律效力和成立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合同法规定的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可自愿订立合同,但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合同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如果法律要求书面形式则必须采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律师审查合同有效性不仅看签
合同公证的作用和效力。合同公证旨在审查合同内容和双方资格,确认合法合同的法律效力,排除非法合同的错误效力。公证并非合同必要形式,但能提高合同证据效力和履行保障度,规范、引导、监督当事人依法签订合同,保护双方合法权益。合同公证范围广泛,包括多种类型的合
艺术品市场的经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合作期限、合作内容、作品的价格、质量、规格及数量约定,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甲方全权代理乙方所有原创作品的市场销售及市场推广,并承担衍生作品的制作费用。乙方需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并遵守协议规定。双方共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