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起诉个人合伙合同纠纷前需要进行清算,但并非必须。如果在起诉合伙纠纷时尚未进行清算,法院通常不会受理案件。即使受理了,也无法进行审理。因此,最终可能会驳回原告方的诉讼请求。起诉合伙纠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全体合伙人对合伙经营的亏损额应承担连带责任,对外承担债务。对内,应按照协议约定的债务承担比例或出资比例分担。如果协议中未约定上述比例,则可以按照约定的或实际的盈余分配比例承担。然而,对于造成合伙经营亏损的有过错的合伙人,应根据过错程度相应承担更多责任。
2. 只提供技术性劳务的合伙人,对外也应承担连带责任。对内,应按照协议约定的债务承担比例或技术性劳务折抵的出资比例承担。如果没有上述比例约定,则可以按照约定的或实际的盈余分配比例承担。如果没有盈余分配比例约定,则按照其余合伙人平均投资比例承担。
3. 合伙经营期间发生亏损,合伙退出合伙时未按约定分担或未合理分担合伙债务的退伙人,仍应承担法律责任。
按照上述顺序清偿合伙企业财产后,如果仍有剩余财产,应由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和分担。如果合伙协议未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比例,则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
在合伙企业清算时,如果全部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则由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或者各合伙人平均分担的方式,使用合伙企业以外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由于承担连带责任,合伙人在清偿时超出应承担数额的部分,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总之,合伙纠纷并非必须进行清算后才能起诉。全体合伙人需要对合伙经营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根据协议约定的债务承担比例承担相应的债务。如果没有协议约定,按照实际的盈余分配比例承担相应的债务。如果由于个人原因造成亏损,则应由过错方承担责任。
原告因购买被告开发的商品房而引发的合同纠纷。原告已按合同约定完成付款义务,但被告未能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交付验收合格的房屋,且未取得合法的交付使用证,导致原告无法合法入住。原告提出了多项诉讼请求,包括继续履行合同、支付延迟收房的利息和违约金、补偿金,以
一起债务纠纷案件,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欠款及利息,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借款合同关系,被告借款后拒不还款,原告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确定问题。文章指出,应根据当事人选择的诉由来确定管辖,并以起诉状中在先的诉讼请求来确定具体管辖法院。同时,文章还涉及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原则,包括合同纠纷的诉讼标的金额如何确定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交办规定。
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土地租赁合同纠纷。原告租赁了被告的土地,并进行了大量投资。当原告提出继续使用的请求时,被告却要求原告搬迁,因为被告已将该土地另行出让。原告因此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被告的搬迁通知并由被告承担诉讼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