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院、医生或护士违反法律、规章制度和医疗规范,导致人身损害的行为。根据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死亡或重度残疾。一级甲等指导致死亡,一级乙等指导致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无法独立生活。
二级医疗事故包括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并且无法通过其他器官代替,需要依赖医疗设备或其他医疗手段才能维持生活的情况。二级甲等指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并且其他器官无法代替,需要特殊医疗器械或协助处理日常生活。二级乙等指器官严重缺失、损伤或畸形,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可能需要特殊医疗器械或无法自理。
三级医疗事故包括器官缺失、严重缺陷或明显畸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三级甲等指器官缺失、大部分缺失或畸形,功能障碍较重,需要医疗依赖但能自理。三级乙等指大部分器官缺失或畸形,功能障碍中度,需要医疗依赖但能自理。三级丙等指大部分器官缺失或畸形,功能障碍轻度,需要一般医疗依赖但能自理。三级丁等指部分器官缺失或畸形,伴有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且能自理。三级戊等指部分器官缺失或畸形,伴有轻微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且能自理。
四级医疗事故指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导致人身损害和其他后果的情况。
通过以上分级标准,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每个等级都有具体的例子供参考。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文章提出在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时,应当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地采用“知道”的标准而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考虑到专业因素,如某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损害难以被普通人了解,起算时间应考虑此特殊性。对于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和中医(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中关于诊断失误的过错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问诊、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过错情形,包括实施检查、未实施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具体错误。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治疗失误的过错,包括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时机选择以及用药的过错等。
医疗伤残鉴定的时机问题。建议在出院后三个月内进行伤残鉴定,如伤情稳定可提前进行,若需安装固定物则需在取出后进行。医疗争议发生后,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涉及时效要求需注意。患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一年内提出处理申请,并应及时沟通或请教专家以避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