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如果没有减少收入的,不应当赔偿误工费。
具体赔偿如下:
(1)误工费是患者本人因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失后果而减少的收入,不是患者家属因陪护患者治疗而发生的误工损失,应注意区别患者误工费与家属陪护费。
(2)请求误工费赔偿的患者应当有工作,无论其收入是固定还是非固定的。已离退休的老年人、婴幼儿、儿童、尚未参加工作的在校学生等不能要求赔偿误工费。通常情况下,患者所在单位应出具误工证明,但须注意审查证明的真实性,必要时可要求患者出具能够证明其实际收入水平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
(3)误工日期的计算。受害人的误工日期,应当按其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并参照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或者法医鉴定等认定。实践中,一般以治疗医院出具的医疗期证明或法医鉴定确定的休治时间为依据。
(4)离退休人员的误工费计算。对此,国家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部分地方法院的工作指导意见中有相关内容。受害人是另谋职业的离退休人员,其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区别以下情况处理:法律、政策明确认可的,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予以赔偿;法律、政策未明确认可,也未明令禁止的,参照原在岗工资标准予以赔偿,但新的收入低于在岗工资的,按照新的收入予以赔偿;违反法律、政策规定而减少的收入,不予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司法鉴定的定义、范围、法医鉴定的重要性以及司法鉴定的分类。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法医鉴定是司法程序中的关键工作,运用医学等多领域知识对与人身有关的事项进行检验鉴定。司法鉴定分为法医类、物证类和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车物损坏赔偿。人身损害赔偿涵盖多种费用,如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车物损坏赔偿涉及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等。医疗费的计算包括挂号费、治疗费等,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计算。误工费的计算则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
智力残疾的定义、分级以及检查方法。智力残疾是指个体智力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并伴随适应行为障碍的状态,可分为不同级别的智力残疾,依据智商和社会适应行为水平进行分级。检查智力残疾通常采用智力测验和适应行为评定两种方法,但需注意智力残疾的检查只能测量某一时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各项赔偿的费用计算方式和相关规定。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具体赔偿数额和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要根据医疗机构在医疗事故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