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患者遭受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能导致生命的终结或严重的功能障碍。
二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或导致器官组织损伤从而引发严重功能障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身体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
三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或导致器官组织损伤从而引发一般功能障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身体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并不严重。
四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情况。这些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双侧轻度不完全性面瘫、面部色素沉着或脱失、眼睑缺损或外翻、拔除健康牙齿、器械或异物误入呼吸道或消化道等。尽管这些后果可能较为严重,但并未达到一、二、三级医疗事故的程度。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医疗事故的等级是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来划分的。具体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文章提出在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时,应当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地采用“知道”的标准而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考虑到专业因素,如某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损害难以被普通人了解,起算时间应考虑此特殊性。对于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和中医(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中关于诊断失误的过错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问诊、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过错情形,包括实施检查、未实施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具体错误。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治疗失误的过错,包括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时机选择以及用药的过错等。
医疗伤残鉴定的时机问题。建议在出院后三个月内进行伤残鉴定,如伤情稳定可提前进行,若需安装固定物则需在取出后进行。医疗争议发生后,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涉及时效要求需注意。患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一年内提出处理申请,并应及时沟通或请教专家以避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