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五十条规定,二级丙等医疗事故赔偿包括以下具体项目:
按照患者因医疗事故受到的人身损害所需的治疗费用进行计算,需要提供相关凭据支付。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如确实需要继续治疗,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患者,按照其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于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对于无固定收入的患者,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进行计算。
对于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患者,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对于60周岁以上的患者,最长赔偿期限不超过15年;对于70周岁以上的患者,最长赔偿期限不超过5年。
对于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患者,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进行计算。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进行计算。
对于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计算。对于不满16周岁的被扶养人,扶养期限为16周岁。对于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被扶养人,扶养期限为20年。然而,对于60周岁以上的被扶养人,扶养期限不超过15年;对于70周岁以上的被扶养人,扶养期限不超过5年。
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进行计算,需要提供相关凭据支付。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进行计算,需要提供相关凭据支付。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进行计算。对于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对于造成患者残疾的情况,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级丙等医疗事故是指患者存在器官缺失、严重缺损、明显畸形等情况之一,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可能需要特殊医疗依赖或无法自理生活的情况。例如,造成患者面部重度毁容、单眼球摘除或客观检查无光感、一侧上颌骨或下颌骨完全缺失伴颜面部软组织缺损大于30cm2等情况。无论是哪一类的二级医疗事故,患者通常都已经致残,因此医院除了需要支付伤残补助金、医疗费等费用外,还需要支付扶养费。
医疗事故的定义和构成,包括主体、违法行为、主观过失、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等要素。同时介绍了二级医疗事故的认定标准和赔偿标准,根据年龄和伤残等级进行计算,并详细说明了计算公式和计算方式。
二级乙等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计算方法和鉴定标准。赔偿金额按照一级伤残的80%计算,并考虑了患者年龄和伤残等级系数。鉴定标准涵盖了多种严重功能障碍情形,包括智能障碍、眼部损害、颌骨缺失、肺功能损害、心功能不全、食管闭锁等。符合这些条件的二级乙等医疗事故患
二级乙等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和住宿费等项目。赔偿标准详细规定了各项费用的计算方式和上限,同时也提供了精神损害抚慰金的
二级医疗事故赔偿限额的问题。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赔偿比例在二至五级伤残之间浮动,同时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此外,钢钉留在腿里不被视为医疗事故,而是双方无违规行为。出医疗事故需要转院时,续诊费用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