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应积极做好解释工作,以便及时解决纠纷。如果患者或家属不能理解或接受解释,当事人可以填写医疗纠纷处理委托书,并由科主任签署意见,委托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处理。
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核实,并得出初步结论。同时,相关病历资料及物品应被封存,情况如实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并向家属进行通报和解释,同时维护工作秩序。
对于较为复杂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负责人根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的报告,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向患者进行通报和解释。
如果医疗纠纷需要市卫生局协调解决,医院相关职能科室应填写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委托书,并由院长或分管院长签字后,委托市卫生局处理。具体的处理工作由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
一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
(1) 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死亡。
(2) 一级乙等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无法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无法自理。
二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1) 二级甲等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无法代偿,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无法自理。例如,造成患者下列情形之一:
(2) 二级乙等医疗事故:指存在器官缺失、严重缺损或严重畸形情形之一,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无法自理。
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和医疗事故行政处理过程。医疗纠纷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和解、调解和民事诉讼三种途径,但我国尚未建立医事仲裁体系。和解和调解都存在约束力较弱的问题,如一方反悔并起诉,法院一般会认定和解协议合法有效并维持其效力。对于民事诉讼,一审非常重要,因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纠纷处理协议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医疗事故等级、医疗事故原因以及赔偿数额等。协议排除了对责任人的追究,但和解解决医疗纠纷存在局限性和风险。文章强调应鼓励当事人采用正式的和解协议,并通过公证或担保等形式增强其法律效力。
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主要包括协商、调解、行政处理和诉讼等,并指出了每种途径中不包括的内容。如协商不包括强制协商,调解需排除随意调解,行政处理应避免行政干预,诉讼不应无理诉讼。此外,还介绍了医疗纠纷的其他处理途径,如行政调解、医疗事故鉴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