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入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的人员本应按期得到的、因医疗事故就医造成耽误工作而丧失的合法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特殊工种的补助费等。对于固定收入的赔偿,一般以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和工资表为准。奖金的计算以患者上年度的单位人均奖金为基准,超过奖金税起征点的以起征点为限。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等私营企业以及财务不健全的有限公司出具的特别是证明患者“固定收入”高于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收入证明,不可单独作为认定依据,应结合税务机关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等材料进行认定。
无固定收入包括两类人员:一是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农村村民;二是有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有关凭证,在医疗事故发生前从事某种劳动,其收入能维持本人正常生活的人员,包括承包经营户、城乡、打工者(散工、短工、临工)、家庭劳动服务人员等。对于无固定收入的赔偿,一般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另外,对于患者依法从事第二职业的,应合理赔偿其实际减少的收入。而对于未成年人等本身无劳动收入而要求赔偿误工费的,不予支持。
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不可能在医疗事故解决阶段全部治愈,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后续治疗费是指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费用,也称为续医费或预期费用。
在解决医疗事故赔偿时,对患者尚未发生的续医费不能以一次性结算的方式予以支付。因为续医费是指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的或伤情尚未恢复者未来治疗的费用。由于患者的体质、病情差异和各医院等级、技术水平、收费标准的不同,无法确定续医费数额,任何医疗机构或鉴定部门的估算都是不准确的,故条例规定续医费的主张是在“结案后”。
是否需要继续治疗应以专家鉴定组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中的“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为依据。继续治疗费的计算较为复杂,该费用是指将来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是二期手术费,也可以是因医疗依赖所产生的必然医疗开支。因此,对于该费用的确定,不能简单根据患方提供的诊断证明或者专家建议,而是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程序,且评估时应该考虑患者生活地区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准。
《条例》规定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包括“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该条款实际是要求专家鉴定组就患者是否需要继续治疗和护理进行医学评估。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通过法医学鉴定以确定继续治疗费的数额,而法医多通过咨询相关医学专家来进行鉴定。在实践中,该部分费用可以参照疾病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标准进行计算。
另外,继续治疗费的计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该部分费用往往在医疗事故全部赔偿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医疗事故给患者的人身造成了损害,需要进行后续治疗,包括继续住院治疗。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导致工资收入的损失。因此,在医疗事故赔偿中,常常涉及对患者误工的赔偿,即误工费。对于固定收入和无固定收入的患者,误工费的计算方式不同。
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非法行医罪是违反医疗管理法律、法规,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而医疗事故罪则是在合法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两者在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存在差异,非法行医罪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事故住院期限及赔偿的相关问题。住院期限没有具体规定,赔偿数额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用等。医疗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用于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用的计算方式、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多个方面。对于不同的费用和赔偿项目,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和收入状况有所不同。同时,还规定了参与处理医疗事故的患者近亲属的相关费用计算方法。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