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实际缴纳情况不相符时,说明股东中有人未按时履行出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工商部门应首先追究公司的法律责任,然后其他股东可以向该股东追责。
注册资本和实缴不符是不合法的,因为虽然国家允许企业自行约定出资时间,但最终的出资结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例如,国家规定最低注册资本要求为10万元,如果在约定的时间内没有缴纳足够的资本,对公司是不利的。
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不是同一个概念。注册资本是法律上的强制性要求,而实收资本是企业在实际业务中遵循法律规定的结果。尽管二者在现行制度下金额上相等,但是实收资本可以与注册资本不一致。
股东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可能面临以下不利后果:
我国对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有以下具体规定:
允许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注册资本总额,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理论上,公司可以申办“一元钱的公司”。
允许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首次出资比例,取消首期出资额至少需达到认缴注册资本总额20%的规定。理论上,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可以实现“零首付”。
允许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出资方式和货币出资比例,不再限制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
不再规定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缴纳出资的期限,允许自主约定出资期限。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
实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无需进行年检。
在我国的公司经营管理规定中,公司实缴的资本和公司注册的资本数额应当一致。如果股东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股东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需要对其他股东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注册公司认缴期限的变更问题。在认缴资本制度下,注册公司的认缴期限可以变更,但需要修改公司章程并通过股东会议决议。股东应自行约定注册资本大小和认缴年限,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载明。如延期缴纳股本造成损失,股东需承担赔偿责任。
注册公司的资本认缴期限问题。采用认缴制度后,注册资本的大小和认缴期限由股东自行约定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除特殊企业外,公司可自主承诺认缴金额和缴纳时间。未按时履行承诺可能导致失信行为,因此公司应及时缴清注册资本或修改章程中的缴清期限。
认缴制公司减资程序的相关法律要求和登记材料。首先,股东会需要作出决议,包括注册资本、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安排等,并注意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最低限额。接着,公司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并通知或公告债权人。最后,完成变更登记并准备相关登记材料。
开设投资公司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投资公司需满足以下条件:股东符合法定人数、全体股东认缴出资额符合章程规定、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具有公司名称和住所,并设立符合要求的组织机构。同时,公司章程应载明公司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