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更方式不同。
股权收购需要在相应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东变动的变更手续,而部分资产收购则不需要办理工商变更手续。如果收购的资产是不动产,需要到房产部门办理过户手续。当然,如果是收购目标公司的全部资产,被收购企业需要在相应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2、承担债务不同。
股权收购完成后,股东按照股权比例承担相应比例的债务,而资产收购完成后,目标公司的原有债务仍由其承担。
3、税收不同。
股权转让后,股东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资产转让后,目标企业需要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等。
4、受影响的第三方不同。
股权收购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目标企业的其他股东,而资产收购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享有该资产权利的人,如担保人、抵押人、商标权人、专利权人等。资产的转让需要得到相关权利人的同意。
资产收购是一种并购形式,其程序和流程大致如下:
1、制定公司发展规划。
2、确定并购目标企业。
3、搜集信息,初步沟通,了解目标企业意向。
4、谈判确定基本原则,签订意向协议。
5、递交立项报告。
6、上报公司。
7、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待得到同意的批复后进入第二阶段。
1、尽职调查。
2、尽职调查报告报公司。
3、审计、评估。
4、确定成交价。
5、上报项目建议书。
6、签署并购协议书及附属文件。
7、董事会决策程序。
完成上述步骤后进入第三阶段。
1、资金注入。
2、办理手续。
3、产权交接。
4、变更登记。
通过资产收购,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形式实现对外扩张,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在资产收购过程中,也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要评估目标公司是否具有被收购的价值,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收购目标公司的资产是否容易获取,以及自身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情况如何。
收购公司在资本、资产、财务会计制度和税务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收购方需查询目标公司的注册资本和资产构成,厘清股权配置、资产担保、不良资产等情况,并关注公司的流动比率和偿债能力。同时,收购方还需注意目标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税务问题,防止公司故意抬高价值或
国务院发布的新政策,即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其中明确取消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政审核,除了借壳上市仍需严格审核外。新政策旨在降低并购重组成本,推动市场化并购浪潮。具体措施包括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发展并购贷款以及改革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股份定
上市公司并购中如何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问题。主要措施包括正式评估并购重组,关联方回避表决,强化信息披露,以及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监督审批。其中,《跨省条例61-101》对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做了详细规定,包括评估机构的选定和职责、评估费用的支付、早期警报报告
公司被收购后期权的有效性及与之相关的内容。文中提到,期权池通常占据公司总股本的10%-20%,来源于创始人和投资人自己的股份,用于激励核心员工。期权受益人无需支付费用,且早期员工的期权覆盖范围较大。不合理的期权池比例和过高的期权池可能会带来财务成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