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解散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时间:2023-06-02 浏览:6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根据关于公司解散的法律规定,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是虽然期限没有届满但是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等的情形出现,那么公司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解散后续。
关于公司解散的法律规定
一、公司解散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公司可以因以下原因解散:1.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3. 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4. 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5.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一条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符合特定条件时可以提起解散公司诉讼。
二、公司解散的诉讼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特定条件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时,应以公司为被告,并告知其他股东参加诉讼。其他股东或者有关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以共同原告或者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在解散公司诉讼中,人民法院应注重调解。如果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可以通过公司或者股东收购股份、减资等方式使公司存续,并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使公司存续,人民法院应及时判决。
三、公司解散与员工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解散时,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具体情形包括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然而,如果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决定提前解散,也属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劳动者同样有权获得经济补偿。因此,公司解散时必须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以保障员工的权益。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解散需要依法办理注销手续,并成立清算组处理债权债务问题。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注销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
公司注销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公司注销后产生的合同纠纷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解决,可以起诉原股东。解决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申请公司注销前需进行清算,并准备相关文件,如清算报告、股东会决议等。不同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需提交不同文件,违反规定的公司需
-
公司撤销
公司撤销和注销的相关内容。首先介绍了撤销登记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并指出撤销登记在其他相关法律中被视为较重的行政处罚。接着阐述了如果撤销登记是由于行政机关的过错导致的,则属于行政处理。此外,还介绍了撤销登记制度和公司注销的条件及步骤,包括清算、登记
-
一、新增股东的股价计算方法
有限公司新增股东的股价计算方法以及股东退股变现的方法。在新增股东时,可以选择原始股价或权益价计算入股股价,计算方法影响是否清盘。股东退股变现需遵守公司法规,不能自行退股变现,只能转让给第三方。同时,新增股东的形式和出资评估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
股东间股份转让的合法性
股东间股份转让的合法性。在特定情况下,股东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股份转让,但需要遵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司章程的限制。只要转让符合相关要求,即为合法有效。涉及多种可能的特定情况和法律限制,股东在转让时需确保遵守相关程序和要求。
-
担任公司法人解散后可以担任其它公司股东吗
-
法人终止和法人解散的区别
-
孕期公司清算解散怎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