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法法律法规 > 公司法法规 > 章程股东实缴出资时间如何规定的

章程股东实缴出资时间如何规定的

时间:2023-12-24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5118
导读:我国对公司股东实缴出资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公司股东可以自行协商和认缴这类公司的实缴资金,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旦产生法律和债务纠纷时,公司应按照这类注册的资金进行办理,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公司章程对股东实缴出资时间的规定

1.1 公司章程自行约定的出资时间

根据2014年3月1日正式实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新公司的出资时间由公司章程自行约定,原则上不作限制。

1.2 股东出资期限的约定

根据新《公司法》第二十六条,公司注册资本从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后,股东的出资期限由公司章程自行约定,原则上不作限制。

1.3 公司登记机关的合理性审查

公司登记机关可以进行合理性审查,对超出公司经营期限的出资期限,可要求企业予以纠正或者相应延长公司经营期限。

1.4 自然人股东的出资期限

对超出自然人合理生命预期的出资期限,应对申请人做好认缴制的解释说明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考虑到自然人股东的股权可能发生转让、被继承等情况,经指导申请人仍坚持的,登记机关应予办理。

二、公司法对各种出资方式的规定

2.1 货币出资方式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可以采用货币持资方式。货币出资方式是指股东直接用资金向公司投资的方式。股东应在办理公司登记前将现金一次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临时帐户,并向公司出示其资信证明,以证实其投资资格和能力。

2.2 实物作价出资方式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可以采用实物作价出资方式。以实物出资必须评估作价,并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评估作价结果核算、确认。股东应在办理公司登记时,办理实物出资的转移手续,并由有关验资机构通验证。

2.3 工业产权出资方式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可以采用工业产权出资方式。工业产权出资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利权和商标权;一类是专有技术。股东以工业产权(包括非专利技术)作为出资向公司入股,股东必须是该工业产权(包括非专利技术)的合法拥有者,并经过法律程序的确认。

2.4 土地使用权出资方式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可以采用土地使用权出资方式。股东以土地使用权出资入股,其出资作价必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组织评估,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并办理相应的土地使用证。

2.5 出资方式的认缴要求

我国的法律规定公司在出资时应按照实缴资金和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专利权、产权、实物作价等方式确认这类资金的认缴。但相关的实际资金认缴不得低于这类总数的70%,出具相关的公司股东权益证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变更登记程序及所需文件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变更登记的程序及所需文件。包括提交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出资情况表、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证明、股东会决议、股权转让协议或股权交割证明、新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明、公司章程修正案以及可能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书等步骤。最后需提交公

  • 成本法评估技术商品的价格

    成本法评估技术商品的价格,包括技术研制成本、技术交易成本、占用资金的利润、风险分批成本、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使用技术产生的新增效益等方面。评估价格公式为这些成本的总和。成本法评估结果为技术价格的下限,需根据使用时间和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法律责任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法律责任,以及公司在财务、清算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或隐匿财产的法律责任。此外,文章还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国有资产私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法律责任。直接责任人员若触犯相

  • 出资证明书的交付是否属于公示要件

    出资证明书的交付是否属于公示要件的问题。我国《担保法》规定出资证明书的交付不是质押生效的要件,但律师认为它应作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设质的公示要件之一。学者梁*星认为只需交付出资证明书,而不需要股东名册记载。但律师认为股东名册的登记也是股东转让出资的要件

  • 签订股东协议的责任承担
  • 公司隐名股东协议
  • 股份代持协议
公司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